首页 >> 民生历史

大连市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市内五区共救

民生历史  2019-08-15 12:45 字号: 大 中 小

大连市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 市内五区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626人次

寒冬里的大连,气温曾一度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在这个被大风大雪裹挟的城市里,有一群人,24小时在严寒中待命,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角落坑洞,甚至荒山野岭,他们就是大连民政的冬季救助人员。每逢寒潮袭来,大连市民政局立即启动冬季救助二级预案,每日加强救助巡查频次,同时依托四级格化系统,将社会力量纳入救助巡查队伍中,不让一名无家可归的人在寒风中独自瑟缩。

强化担当作为,扛起,兜住底线。在严寒到来之前,大连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召开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动员培训会,认真贯彻“兜底线、织密、建机制”的要求,落实救助,切实维护流浪露宿人员权益。市救助管理站立即行动,以市内五区为工作范围,设立冬季救助劝导巡查组,开展全天候24小时救助巡查工作,同时做好物资储备,保证棉衣、棉被、棉鞋、棉大衣等御寒物资及车辆准备及时、到位。加强站内管理,完善救助流程,强化值班值守和安检督查

,做到救助不留死角。提前供热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为养员更换棉衣、棉裤、棉被、棉鞋等。每月初例行对所有在站人员进行常规检查,建立群工作机制,每日汇报工作情况并开展定时通风等常规护理,加大寻亲工作力度。冬救期间,长期滞站托养人员寻亲成功一例。

明确属地,积极排查,织好“密”。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管理工作格化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增强救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开展全市流浪露宿人员大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作用,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拉式摸底排查,及时掌握情况、摸清底数。市救助管理站根据摸排结果,划分15个重点区域、19名重点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在实施救助管理的同时,以时空为坐标,全面采集救助人员、劝导和救助情况以及受助人员反馈意见等信息,做好记录,并留下声像资料,形成详细的巡查台账,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细化到点、精确到分、具体到人。借助救助管理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救助数据、人员分布及信息周报制度,及时掌握辖区内流浪、露宿人员变动情况,实施有效的救助管理。同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组织动员社区及社区内居民提供线索,第一时间发现、劝告、引导流浪人员向公安机关、救助管理机构求助,以达到冬季救助全覆盖、无死角。

扩大救助力量,加强公益合作,建立救助机制。充分发挥购买服务、爱心组织及志愿者团队等公益组织作用,加强与大连蓝天救援队的公益合作,扩宽工作范围,强化社会。建立三级预案响应机制,加强日常街面巡视、劝导救助。一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冬季正常天气下,当日间预报气温在零度以下,全站实行劝导巡查组轮流值班制,负责当日街面劝导救助工作;二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当夜间预报气温在-4℃以下,或有小雪级以上降水及节假日,由总指挥统一安排发布启动此级预案要求,实施劝导巡查组轮流昼夜劝导巡查救助(夜间不少于1次,白天不少于2次)。三级预案启动条件是当遇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活动,可根据统一安排启动此级预案有序开展劝导巡查救助。

除夕关爱慰问,坚守一线岗位,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每一名露宿流浪人员。开展除夕夜“送饺子、暖身心”活动,除夕夜里,大连市民政局领导带队走上街头,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滞院受助人员送去年夜饺子和御寒物资,并为每位流浪乞讨人员准备一套内衣和小食品,活动期间共发放饺子50余份,御寒物资50余套。春节期间,全市还设立18个临时救助站(点),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人员发放水饺10袋、大米1700斤、面粉1380斤、食用油600多升以及棉被褥、御寒衣裤等生活用品,确保他们受助及时、不挨饿、不受冻。

据统计,自2018年11月5日启动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以来,大连市内五区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626人次,其中救助男受助人员1384人次,救助女受助人员242人次,未成年人4人,危重病人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76人次,劝导自主返乡157人次,护送返乡17人,发放棉被88床,大衣103件,棉衣裤141套,保暖内衣裤135套,棉鞋82双,棉手套20双,棉帽子10顶,棉袜子40双。在冬季救助工作期间,未发生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冻死饿死等极端事件,确保了全市流浪乞讨露宿人员安全过冬。(傅晨宇、张莹滢)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小孩积食怎么快速消食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青少年便秘吃什么药

喝什么能润肠通便

男性长期便秘的危害

小孩持续发烧怎么办

感冒优卡丹和什么一起吃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效果怎么样

肾精亏虚该怎么办
一岁半宝宝便秘怎么办
小孩子不消化吃什么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