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舆情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黄文宣从深矿井里走出的代

民生舆情  2020-08-09 07:20 字号: 大 中 小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黄文宣:从深矿井里走出的代表

广西卢冬琳通讯员莫桂杨/文苏华/图本报(左)来到地下400多米,体验黄文宣(右)的工作环境。 井下工作环境不仅闷热,而且粉尘较大,黄文宣任劳任怨,开着铲车做好每一天工作。工人们在进行打井探矿工作。  编者按  金秋,收获的季节,历时一年多的走转改活动已结出累累硕果,呈现出大量鲜活的,感人的佳作。今日起,本报开设深入走转改,喜迎十八大专栏,本报又将走乡村、进社区、下厂矿,深入到基层一线,走进十八大代表、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之中,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用富有现场感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广西的惠民工程、县域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各行各业的新风采,百姓生活的喜人变化进一步掀起迎接十八大的宣传热潮。  位于南丹县大厂镇的华锡集团铜坑矿,拥有深达地下400多米的矿区和一群矿工,矿工们驾驶着价值数百万元、重达数十吨的笨重铲运车,在仅比车身宽出几十厘米的巷道内快速穿梭。这就是十八大代表、铜坑矿铲运车司机黄文宣所在的铲运车班组。闷热潮湿的环境,也让少说多做、不怕吃苦的黄文宣,从当年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退伍军人,成长为一名十八大代表。9月8日,走近黄文宣,体验一线铲运车司机在井下的工作状态。  地下400米的工作间  当36岁黄文宣出现时,并没有想象的刚从井下上来时的一身尘土。白皙的皮肤、俊朗的相貌、瘦削的身体,让人难以想象他能驾驶一辆笨重的铲运车,在矿山深层游刃有余。得知的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拉上就走:换衣服跟我下井。  换上安全盔、矿工服和呼吸器,黄文宣好像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随着车辆向矿山深层行进,原本宽5米、高4米的井口逐渐变成了一个拳头大的光点。车头一转,井下世界的真貌就展现在眼前。四周到处是突兀的岩石,巷道内只靠人工安装的灯光照明。黄文宣说:在井下呆久了,你会忘记现在处于什么时间。  井下的巷道四通八达,宛如迷宫一般。看看,也已经完全没有了信号。长期在井下工作,使得黄文宣对这些巷道了如指掌,能在众多纵横交错的巷道口内准确找到入口。他笑着说:在这里,你可别乱走,不然走丢了你可找不着路回去。  车子行进了近半个小时,来到离地面垂直距离400多米的出矿区。找到了黄文宣所驾驶的599号铲运车。这辆长约9米、宽2.55米,自身重量达23吨的庞然大物就是黄文宣创造一个个矿山奇迹的忠实伙伴:2008年,他个人出矿51868吨,完成计划产量的140.3%,成为铜坑矿井下的出矿状元;2009年,他个人出矿54732.1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26.4%,刷新了全矿铲运机司机个人年铲出矿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一页

第[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