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教育

舌尖上的故乡味美实则是乡愁物业

民生教育  2021-11-07 08:38 字号: 大 中 小

作者:林浩

达到化解矛盾纠纷不出村、居的目的。 一件小事,曾经令作家汪曾祺先生很是不快,并在他的《我的故乡》里作色道:“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好像我们那里只出咸鸭蛋!我们家乡不只出咸鸭蛋,我们还出过秦少游……”

这一段文字读来颇为解颐。汪先生忿忿然,其实是怨不得别人的。首先,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遐迩驰名且名不虚传的。人皆知高邮有咸鸭蛋而不知有秦少游,实在乃常情耳;其二,个中一半,还得由汪先生自个承担。谁让您老人家于醉里梦里醺醺然陶陶然间,浓浓的乡情发乎笔端忘乎所以,谈起高邮咸鸭蛋不吝溢美之词呢?请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京杭大运河畔的高邮我没有去过,可高邮的咸鸭蛋我却是吃过的,那是家兄捎来的。也确如汪先生所写的那样,“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只是,微山湖咸鸭蛋也颇有名气,且也有蛋黄是通红的,筷子头扎下去,红油也是要冒出来的。并且,味道差别与高邮的似乎并不甚大。直教人怀疑汪先生的纸上有虚妄之笔。

其实,汪曾祺先生谈起家乡特产,或有溢美之语,当无夸大其词。味美实则是乡愁,其情可知,其心可感,我相信汪先生的殷殷之意。

“美不美故乡水。”人的思乡之情,归乡之念,往往凝结于对少时美食美味的记忆。对乡情的怀恋,对当年滋味的品咂,更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享受与人生境界。家乡之情与家乡之味糅合一起,便似乎格外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

《舌尖上的故乡》,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月出版,黄发有主编。在“家乡情、家乡味”、“点滴在心的滋味”等4辑中,汇集了周作人、林海音、陈荒煤、王世襄、陆文夫、黄苗子、汪曾祺、逯耀东、阿城、三毛等70余大家、作家、美食家的美文,莼鲈之思,跃然纸上,乡情走笔,醰醰有味。开卷恍如一席盛宴在即。

笔者所引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便出自其中。本篇小文已画上句号,而汪先生们文章的滋味余韵则仍历久弥漫于心矣。

(实习:郭婧涵)

华润江中
武汉治疗卵巢炎费用
昆明男性功能障碍治疗哪家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