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法规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助力文化名區建設

民生法规  2019-12-18 15:34 字号: 大 中 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文化名区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文化名区建设

■吕文军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16年元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曾都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了“五区建设”目标,将“文化名区”建设提升到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以建立覆盖全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固本强基,重点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城区先后建成了体育场、文化公园、白云湖沿岸文化休闲步道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洛阳镇建成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九口堰纪念馆”新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目前,府河镇现光山宗教文化项目正在开发,新建区图书馆、区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区文化馆、区公共美术馆、区剧场和扩建区群艺馆等工程的筹备建设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这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我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升我区文化形象,使广大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坚持整体推进,基层服务络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区坚持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基本建成以城区为纽带、以基层服务站点为支撑的覆盖城、镇(办)、村(社区)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络5个文化馆(站)和37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照相机、摄像机、音响设备、投影仪、书报、棋牌等设施设备,功能比较齐全,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便于组织舞蹈、戏曲、摄影等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全区修建了8个村(社区)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2015年度开始,逐年分批建设,最终达到全覆盖)、151个村(社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51个农家书屋,部分村(社区)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区政府连续五年把广播影视工作列入政府“十件实事”,着力推进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组织流动放映队26个,按照“一月一村一场”的要求,每年完成2700余场次放映任务;完成“电视户户通”工程,解决了全区全域电视信号通达问题;持续抓好“广播村村响”工程,目前,全区已建成县级广播中心机房1个,村级广播机房60个,安装终端喇叭300个,大约完成62.5% 任务量,计划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工作进度在全省排名靠前公共文化半小时服务圈基本形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突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近年来,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坚持以文化扶贫为牵引,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以各级文化服务点为载体,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辅导、天天有开放”的工作思路,针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采取区群艺馆与基层站室相结合、文化培训和自娱自乐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把触角延伸到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军营等人员聚集地,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文化服务同时利用庆祝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文艺演出上百场,特别是“元宵节广场文艺汇演”办出了特色,深得群众喜爱广泛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城区各广场、居民小区、各乡镇集镇所在地晚间以健身为目的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民间艺术活动蓬勃发展,全区各镇、村(社区)组织了广场舞蹈队、民乐演唱队、锣鼓艺术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各类文艺团体共59支,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系统协会等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定期组织系统文化干部和各协会专业人士到各镇办和社区(村),深入群众,开展现场创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组织的指导帮带作用,促进群众欣赏和创作水平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设施分布不平衡我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限于建设指标、适宜场地等客观原因,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仍存在不均比如,有的主城区社区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投资力度相对较小,文化设施面积相对较小;有的郊区镇办居住地相对分散,文化设施分布也相对较少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工作具有专业性、日常性、持续性等特点,但我区文化工作还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文化从业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区群艺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年龄结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作用发挥不充分近年来,我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理想,作用发挥不充分区图书馆暂未新建,目前主要依托区群艺馆图书室为群众提供开放阅览服务;另外,流动图书车的申请配发工作进展缓慢,2016年3月份才拿到上级批复,目前正等待提车入编农家书屋作用发挥不够,藏书更新难、流转速度慢、开放时间有限农村电影放映影片内容较为单一,加之新媒体的冲击和农村赴外务工人员较多,观众普遍不多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督导落实切实把上级的决策部署化作具体意见和措施落到实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抓好落实一是加大工作调研力度,尽快研究实施意见,以解决基层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低、经费落实不及时、干部人才配备欠缺、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活动开展不好等问题,真正推动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体系,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制定考核内容和考评方式,注重人才引进、活动开展、社会效益等软件内容的考核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体广电部门具体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格局,把文化建设情况予以重点部署和督查  (二)理顺服务关系,完善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要理顺这些关系,就必须重点解决编制体制、投融资方式等前置性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机制面向社会招聘各类文艺专才,充实文艺骨干队伍通过文化人才普查等方式,广泛挖掘基层文艺人才,采取政策资助的办法,扶持成立各类业余文艺团队二是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基层为重点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在文化广场建设方面,由于我区活动人口多,文化需求旺盛,硬件建设力度稍显不足,建议适当增加文化广场项目指标和配套资金投入结合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金融支持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同时进一步鼓励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益要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体现服务能力、彰显服务效益的指标,如目标人群覆盖率、公众有效利用率、群众活动参与率、公众服务满意率等,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整合服务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服务工作的繁荣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和工作创新力度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支持“曾都发布”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项目建设和职能发挥,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方便活动开展和群众参与建议待市级新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争取将位于神农广场的现市级图书馆划归我区使用,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强化品牌效应着眼“区里有品牌、街道有亮点、社区有特色”目标,支持曾都依靠三级群众文化服务络打造高质量的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群众(草根)文化等品牌,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宗教文化、考古文化、戏曲文化、群众文化大讲堂、非遗展演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突出创新驱动结合我区文化资源特点,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理论研究和产品创新,不断挖掘我区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实践成果,让群众受益比如,随州花鼓艺术剧团正在推动《千古唱响》花鼓音乐剧的筹备复排工作,就是一个主动作为、不断创新的有益实践(作者系区文体广电局局长)

三诺血糖仪准不准
宝鸡妇科医院
有轻微脑梗怎么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