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法规

砥砺奋进的五年永定

民生法规  2020-01-21 20:24 字号: 大 中 小

【砥砺奋进的五年】永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十八大以来永定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刘永良刘琦

“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县城”“省双拥模范县”“福建‘十佳醉美县城’”……一张张响亮“名片”的背后,凝聚着永定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永定,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改革红利、政策红利叠加释放,日益成为一个老百姓安居乐业、投资者创业发展、旅游者观光度假的好地方。

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区长陈荣水在基层调研

。刘永良摄(资料照片)

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永定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立区、农业稳区”战略实施,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比2012年增加56亿元,年均增长7.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9:53.9:31.3调整为2016年的14.5:50.7:34.8,第三产业比重比2012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

永定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促跨越”的首要选择。十八大以来,永定区实施121个省市重点项目,做大做强“125”产业。即:做大做强文旅这一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能源、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光电信息、白酒酿造、生物制药、现代农业、健康养生五大新兴产业。2016年非资源型工业实现产值81.3亿元,比2012年增加41.2亿元,年均增长19.3%,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9.4%提高到2016年的51.5%,提升了12.1个百分点,越过了50%的分水岭。

永定坚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主攻方向,至2016年,永定发展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627家,设施农业面积达4.3万亩,实施产业化项目10个;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创收4.8亿元以上。永定还大力推动农产品上销售,引进农信互联生猪上交易平台,2016年上销售蜜柚25万公斤,推出了永定蜜柚品牌,农村淘宝销售额居全省第三。同时,永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仅2016年净脱贫5591人,占当年脱贫任务的106.09%。

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东楼西湖、全域发展”旅游格局,永定区深入实施“文旅兴区”战略。目前,全区有国家5A和4A级景区各1处,3A级景区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各1个,是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在2017年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上名列区县级第十名。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59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8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8%和64.2%。

2015年2月,龙岩市永定区成立授牌。刘永良摄(资料照片)

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2015年2月9日,永定开启了以区为治的新纪元。“区+县”叠加政策取得新突破,在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获得支持,正式开通龙岩至永定城际定制公交。同时,凤城撤镇改街,虎岗、城郊、仙师撤乡设镇,高陂被列为全省第三批机构改革试点镇。

为简政放权,永定区着力规范权力运行,向社会公布区乡两级“三张清单”,取消51项审批事项。顺利完成商事制度改革,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评审和合同管理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专项资金审批、项目投资管理、争取资金绩效考核等制度逐步完善。全面实施公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其它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注重资本运作,创新融资方式,优化债务结构,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PPP、政府购买服务、国家专项基金、企业发债等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改变了以往单靠财政投资搞建设的局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整合组建海发、建发和文旅三大集团,引领永定国企改革持续推进,资产总额达116.6亿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成互联孵化产业园等双创示范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2013年2月6日,高速公路直通永定城区。刘永良摄

把夯实基础作为第一追求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永定区坚持把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乡面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东进西拓南延北扩”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市两区”同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河、路、管整治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3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40.8%提高到2016年45.3%,提高了4.5个百分点。城建惠民“十个一”项目基本完成,沿河北路“白改黑”项目、春蔼园改造提升工程、“一河两岸”生态休闲绿廊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全区10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个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高陂、下洋分别被列入省、市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湖坑镇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并列入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南江经验”、美丽革命基点村和旧村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

5年来,交通路的快速发展,让永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永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莆永高速”“湖城高速”、4条旅游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漳武高速永定至上杭段、永梅出省公路、湖雷经溪口至坎市公路等项目顺利推进。城区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整治,新建改建6个停车场500个停车位。此外,生态红线有效筑牢,森林覆盖率高达74.1%。五年累计拆除养猪场72.8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42.9万亩,造林绿化27.8万亩,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龙凤花园河滩公园。刘永良摄(资料照片)

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目标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永定区切实解决群众最期盼、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5年区财政累计投入民生事业60.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1.8%,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和创业,改善了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加快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永定一中改造提升、第二实验小学新建、永定三中迁建工程全面完成,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2016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升学率、高中升学率分别为100%、97.01%、71.33%,1189人上本科线,1072人被本科录取,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区医院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络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市率先执行城乡居民社保奖励性养老金政策,基础养老金翻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标准提高4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提高1.1倍。古镇、寨下保障性住房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永定按照“一乡(镇)一院”的基本布局,新建了17所敬老院,改建了6所敬老院。推进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建设,引进社会资本787万元,实施了培丰、坎市、抚市、下洋等4个乡镇的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

(刊载于《闽西》2017年10月15日第1版、第2版)

儿童用咳嗽药无禁忌成分
脑血栓能吃通心络吗
常德男科专科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