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法规

d家具为饱受骗钱协会骚扰的企业支招

民生法规  2020-08-01 01:10 字号: 大 中 小

近日,第1060期《陶城报》言论版专栏撰稿人、行业知名人士张旗康先生发表《警惕某些骗钱的协会》一文,在行业内备受关注,不少企业人士对该文大加赞赏,对张旗康先生大胆、精辟的论述和建言给予较高的评价。 某些骗钱的协会 多年来 向钱看 的种种做法备受诟病,相信张先生和广大企业朋友一样早已经看不惯骗钱协会的恶俗行为,才开始口诛笔伐。

笔者作为陶瓷企业的一员,由于工作的关系,过去几年一直和各类协会、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打交道。其中, 某些骗钱的协会 给笔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尽管《警惕某些骗钱的协会》一文已为企业传授了几招(譬如:向行业协会咨询、企业内部适当分工等等),但笔者还是认为有必要为现在或者将来仍很有可能饱受 骗钱协会 骚扰的企业支招。

第一招:果断说 不

这一招适合用在那些完全没有任何权威性和公信力的 XX协会 身上。不少未获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的所谓协会,他们在向企业圈钱的时候,往往都是心虚的,像个小偷或者是躲在背后狂发垃圾短信的骗子,每次都是偷偷摸摸行事。在他们看来,只要有5%的企业 参加 ,便称得上大功告成。我们要对他们完全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当然,对于那些名头比较大,有一定权威性的协会,如果企业认为那些所谓的评选、调研等项目作用不大甚至完全没有意义(一些奖项或许对小企业新品牌有一点点用处),也完全有必要果断地回绝,倒不用担心后续有什么潜在的麻烦。一个协会如果真心为企业服务,不会因为企业的某一次 不合作 而耿耿于怀!

第二招:拖延计

某些骗钱的协会 一年里往往 策划 多场评比、调研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一定的截止期限,一些企业如果不想直截了当地得罪他们,干脆就找N种理由拖延了事。 某些骗钱的协会 里面的 工作人员 往往韧性十足,每隔一两天便来打来 关心 、 问候 ,比保险从业人员还能软磨硬缠。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要有经得起被骚扰的耐心,时间一长,他们往往会知难而退!

当然,这一招只适合企业基层人员使用。中高层领导要是天天受这气,恐怕要么早早 缴械投降 ,要么是把对方狂骂一顿,变本加厉地反击 这都不值得!

第三招:高层充分授权,基层理直气壮

打着商务部、建设部等旗号的 某些骗钱的协会 ,往往在前期已经对企业的高管进行头一轮的狂轰滥炸, 指导 他们授权负责跑腿的部门 办好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部分企业高管乖乖就范,另一部分则会断然回绝,给对方泼了一盆冷水 这种勇气和魄力是可敬的!

当然,很多高管接到骚扰时往往把市场总监、媒介经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告诉对方。后者自然就变成了第二道防线。要对 某些骗钱的协会 灭火,尽管自己完全有能力研判是否有必要参与,但市场总监或媒介经理往往不能 自作主张 ,为了维护企业和协会的良好关系,避免品牌出现潜在的负面事件,他们习惯性地通过口头汇报的方式征求上级部门领导的意见,获得足够的授权后,就有底气对那么比街头混混还惹人讨厌的骗钱协会理直气壮了。

实际上,在不少企业里,往往是内部意见不统一,甚至是高层领导没有配合好基层人员的工作,以至于被那些骗钱的协会骗了合作费,基层办事的人员还挨骂受气。

第四招:不接触不回应

这种做法没有爱也没有恨,拒人于无形。对于那些早前已骚扰多次的骗钱协会,企业一旦接获曾经熟悉的、传真或邮件,需要马上组织内部动员大会,上至老板、销售总经理,下至市场部经理、媒介专员,统一口径不再接触那些 工作人员 ,对那些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诱饵 保持绝不回应、绝不动摇的姿态。

我们不妨揣摩那些骗钱协会的心理,他们往往最喜欢跟那些和他们保持沟通的企业 合作 不管对方真心想合作还是因为担心被 阴 而敷衍应付。但是,如果你完全对其不理不睬,想必他自然也会感到自讨没趣、草草收工。

如上四招,对于不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应付不同的 骗钱的协会 多少会有些 功效 。同样地,这些宋法官希望招式对于极少数居心不良的政府部门及个别媒体也适用,仅供参考!

最后,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行业的朋友们,每个企业挣钱都不容易,每个人的工第14届服博会开幕 不少企业首日就收获订单展会资讯作都很忙,不要轻易地把你熟悉的企业高管、市场部经理或媒介人员的联络方式告诉那些 骗钱的协会 ,除非你跟他们有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