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娱乐

華中金融城成為武漢城市發展新樣本

民生娱乐  2019-11-28 17:24 字号: 大 中 小

华中金融城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样本

华中金融城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样本

长江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07版

聚合优质资源

“新一线”城市蕴含新机会

放眼全国甚至全球,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来看,武汉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补偿式发展,弥补我国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中心城市崛起的缺位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到成渝城市群,国家每一个区域版块的崛起都跟中心城市的崛起密不可分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专家认为,武汉居于中国腹地中心,通江达海的集散能力、高校云集的科教实力和承东启西的战略角色是它独特的优势,也是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最大有可为的地方

凭借着这种不断的发展动力,武汉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频频发力, 《第一财经周刊》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去年发布了《2016中国新一线城市职场发达程度报告》

从领英发布的职场发达程度榜单来看,以杭州、苏州、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强势崛起这些新一线城市的蓬勃发展,为年轻职场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这些城市凭借着在新兴产业中的发展态势,也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也正因如此,新一线城市的职场发达程度可以代表这些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程度与商业魅力通过这份榜单,可以看到武汉在向一线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正在迅速聚拢各种优质资源,产生各种新机遇

均衡城市发展要素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未来城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上,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今日武汉,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生态禀赋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市领导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战略定位,就是整合各种优势资源、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武汉将努力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

有友评论认为,武汉的发展与其他城市有着鲜明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不顾此失彼,而是全面均衡、齐头并进无论是立体交通的覆盖面、旅游休闲的优化面、繁华商圈的分布面,还是最能体现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金融板块,都能成为推动城市崛起的要素以华中金融城为代表, 凝聚武汉40%的中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和200多家企业总部,成就华中最具辐射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华中金融城推动金融板块崛起

迎来武汉城市蝶变

近日,市国土规划局编制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在其官方站正式对外进行批前公示,公开征求意见或建议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等重点项目这意味着,武汉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设想开始付诸实践

同样,作为建设国际化大武汉的现实要求, 金融板块的全面提升成为武汉打造世界级城市的应有之义金融产业一直是武昌区首要的支柱产业,直接推动武昌区财政收入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2015年,全区金融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幅20%,全市第一,税收贡献占比1/3

在武昌确立的“三区融合,两翼展飞”的区域战略发展规划中,华中金融城是其中“三大核心功能区”之一华中金融城是武昌区主动融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从空间上来讲,武汉市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心、两核、资本谷”的整体结构,华中金融城是“两核”之一,在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最能展现华中地区国际化水准的金融中心

华中金融城分为“一轴一片”,分期推进一轴,即金融机构已经充分集聚的中南、中北路金融主轴;一片,即金融主轴向西拓展,至中山路、公正路、民主路合围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据悉,当前中南—中北这条金融主轴上已经聚集了260余家各类金融企业

华中金融城,将囊括中北路、民主路、中山路等所围合的核心区域,占据长江之滨的枢纽动脉,垄断中央文化区高端资源未来,它被全新定义为辐射中部、面向全国、联系世界的区域金融中心,承担着武汉城市发展重要使命

去年,融创以深耕武汉的决心与实力,最终入主华中金融城,成为其首发项目,就此拉开华中金融城序幕融创中心以120万方巨大体量,即将建成一个集高端商业、商务、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级综合体,为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城市开拓出一片活力包容、绿色宜居的全新领域

图文:华中金融城建设提速

助力“一线”武汉总部经济聚合升级

湖北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10版

湖北讯 图为华中金融城效果图

东经114度,北纬30度,一座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光芒渐强,倍受瞩目

2013年12月,《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概念,按照多重维度为中国城市分级在当年的榜单之上,作为“中部之星”的武汉赫然在列随后,这座城市多次出现在国家战略文件之上,得到更高层面认定:

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要求武汉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等四大功能为支撑,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从媒体推举的“新一线”,到政府圈定的“准一线”,武汉的城市复兴梦想有了更坚实的筑底与更清晰的路径又一轮巨变大幕开启,武汉该从哪些层面、哪些区域为重点支撑,着力向又一“中心”发起冲击

多点定位“准一线”

武汉冲击中国城市体系塔尖

随着中国以开放姿态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自主创新力、经济主体性已经成为发展之重要课题从这一层面考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复兴”,已经从一座城市的发展自觉,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期待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武汉建设世界一流城市亮点区块”、“启动‘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创新举措,鼓励大学生留汉创业、校友回汉投资”……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声音”频频发出,向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壮志雄心与此同时,武汉也在经济发展、产业聚集、人才吸纳与城市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着力冲击着中国城市体系塔尖:

武汉市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月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国民生产总值超11912.6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7.8%,连续3年入席“万亿俱乐部”;GDP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位居第4,是中部唯一一个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同时,《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武汉信息技术产值突破2000亿元,留汉高校毕业生15万人,创新人才、创投资本加速汇聚;新增国内外500强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30个,各类创投机构724家,管理机构规模过千亿元

此外,这一年的武汉也以“每天不一样”的速度日夜焕新——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10条地铁线路全面开工,地铁由“线”成“环”,串联三镇;中心城区快速路加速建成,水陆国际交通吞吐量迅速提升;中山大道改造,东湖绿道开通,大都市风貌日渐彰显

多点定位,全速发力,武汉的城市活力不断激活,“一线”基因已然显露

建设城市“亮点区块”

武昌打造华中金融“新特区”

在“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基本成型的基础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更高目标他指出:谋划武汉的发展必须放眼世界、把握全国大局,把武汉的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球中去谋划、去定位

对于这一轮城市起跑,武汉如何找到一个最佳发力点,来实现经济动力、建设发展的最大撬动

答案在武汉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之中揭晓——2017年2月,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一城一轴一心”的城市空间构想,规划建设世界一流亮点区块,实现武汉核心功能、城市形象的大幅提升

根据这一规划,未来5年,武汉将对标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江新区、广州珠江新城等,以世界一流和武汉特色为标准,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城市亮点区块,形成代表武汉形象、展示武汉成就的核心区域、窗口地带

纵观这些区域,或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或是区域开放的战略门户,跨国公司和总部中心鳞次栉比,是城市核心资源的汇集之地

这些城市与区域蓝本之下,武汉又该以何为突破口,来激活各项发展动能,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和竞争力建设的“久久为功”“汉水东入之,乘其止也,形胜三楚之最,货物贸迁亿供”,成为千年前武汉依江而盛的重要佐证再放眼至近代,1861年英国汇隆银行在汉设立分行,随后,英国汇丰、美国花旗等近20家境外银行纷至沓来1925年最高峰时期,有9家银行设总部建于武汉沿江,金融机构多达200余家,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并列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以“大”字冠名的城市

追古溯今,“城市”与“金融”的思路已然明晰放眼武汉核心城区,谁又将实现引领担纲,成为城市发展的又一个“亮点”与“风口”区块

抓住机遇,对接汉口、联动光谷,科教发达、地方财政收入连续11年居中心城区首位的武昌乘势而上,明确“三区融合、带动两翼”的发展格局,依托中南—中北片区金融总部集群与产业基础,助推这一城市区块的功能重构与价值更新,重点打造“华中金融城”项目

这一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亿元,规划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占据长江之滨的枢纽动脉,定位“500强公司总部区”,囊括金融功能为核心,集商务办公、文化体验、市民休闲和高端居住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对外资与省级金融机构的吸纳,打造“新金融特区”与“大孵化平台”,以城市金融产业升级与功能革新,成为“一线”武汉的重要动力与增长引擎

多重核心业态推进

融创与武汉共筑又一“中心”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国内诸多城市纷纷将金融中心建设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仅在华中区域,就有武汉、郑州和长沙展开竞逐

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对金融产业、资本和人才的竞争炙热而激烈对此,武汉如何真正实现综合服务、产业集群、辐射引领的“中心”功能,打造一个城市级、区域性金融中心

2017年1月,《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指出未来发展重点为“提升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和“培育金融新业态”,并提出以“一心”、“两核”、“东湖资本谷”的空间格局,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国性金融中心

其中,华中金融城即是“两核”之一,将与武昌滨江商务区形成联动根据规划,华中金融城总部范围包括“一轴、一片、一湾”其中,“一轴”指中南—中北路沿线,“一片”指环洪山体育馆的中北路、公正路、民主路围合区域,“一湾”则指位于沙湖中北路至公正路段的沙湖湾

在武汉版图上细观这一“南核”之地,不难看出华中金融城项目之于城市的战略意义与发展潜力:

作为武昌传统的金融一条街,总长5公里的中南—中北区域聚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担保等各类金融企业 120余家;中国铁建1818中心、汉街总部国际、德成中心、海山金谷、菩提金商业以及保利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林立

以产业积淀,与省府云集、商圈环抱、交通纵横等板块优势的叠加,在这条城市黄金主轴之上,华中金融城将着力打造一条“金融全产业链”,其核心片区将新增450万方开发量,形成9个功能独特的成苏片区,35座混合功能塔楼;同时,以聚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为主,引进交易平台、要素市场等创新金融业态,成为“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服务高效、具有强大吸纳和辐射功能的金融中心”

根据规划,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如同一艘“金融产业巨舰”,聚集武汉40%的中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和200余企业总部,通过对金融上下游企业的衔接与聚合,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成为武汉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自2014年末破土动工,目前华中金融城项目一期正进入加速推进期历经2年多的围挡打造,吊臂桩基的日夜繁忙,其首发项目——“融创中心”也将一显真容

这一项目位于武昌区最后一个城中村——姚家岭地块,由坚持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发展战略的融创领衔打造,将以120万方的超大体量的城市综合体,聚集零售、办公和住宅等多个产品形态,并将融创旗下的高端产品系列首次引入武汉市场,与武汉共筑又一“中心”

融创中心项目不仅将成为华中金融城首发,更将以超大体量、多重业态,促进区域商务、商业和居住等功能的提档升级,并通过与华中金融城其他项目的联动,打造一个以金融为主体,同时鲜活开放、包罗万千的城市综合发展区域

全力加速,项目推进之间,华中金融城这艘“金融产业巨舰”已风帆满扬,以城市总部经济经济聚合升级,助力武汉冲击“一线”

(曹栗)

黑龙江专治癫痫病医院有哪些
汕头专业妇科医院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