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四川农村日报阳光杀菌搬迁搬出风清气正

民生救助  2019-09-11 18:21 字号: 大 中 小

  四川农村:“阳光杀菌” 搬迁搬出风清气正

  杨永华(右二)领到精准扶贫明白卡

  。

  本报讯 (刘乾辉 邓万玉 刘佳 文/图)“风割耳朵,冷得我缩手缩脚的。”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6组的贫困户陈云喜是搬迁户,也是工地上的质量监督员。近日,他冒着高山上的严寒,在施工现场查看钢筋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属朝天区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规划集中安置69户239人,总投资3665.9万元。为确保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资金使用安全,不出现任何纰漏,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将易产生腐败的各个环节置于阳光下,杀灭“腐败”细菌,做到项目建设资金安全、干部清白。

  源头杀菌。树立“有工程项目”就可能存在“腐败”的理念,针对项目建设资金“源头”,即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招标、竣工验收等流程中易出现的“腐败点”,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公开竞争,层层筛选,逐个淘汰的方法控制中标单位的合规合法性。在招投标期间,由区纪委指派专业性较强的纪检监察干部全程参与,让阳光从源头杀灭“腐败”细菌。

  过程杀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铺开工程质量及进度监督络,并形成“三维一体”的模式。自然村业主委员会全权负责整个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监督、规划执行情况、施工进度现状,全部记录在案,实现痕迹化管理。村组干部负责施工质量跟踪监督,着重于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登记备案,并统筹协调各个方面工作。镇纪委负责问责和查处项目施工的质量是否监督到位、工程进度是否达到时间与任务同步,施工过程性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进行公开公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等内容,在过程中杀灭“腐败”细菌。据统计,项目建设以来,大滩镇纪委累计开展警示谈话4人次,约谈3人次,处理信访2次12人。

  细节杀菌。更加注重细节化管理,从严执行《大滩镇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权力运作,严把集中安置点项目资金“出口”关。在项目建设中,注重项目进度与资金拨付比对、挂钩,现场核实严格登记,由施工方、项目所在村负责人、镇纪委监督人三人共同签字确认方可划拨,严防项目资金兑付额度过快、超额度、不规范等现象发生。与此同时,提前聘请专业审计单位进场,对项目资金前期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细节上杀灭“腐败”细菌。

  监督抓得好,质量进度更高效。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完工率达90%,预计在2018年1月底前可全面竣工。

  “盼了十多年了,今年终于要搬家了!”自然村3组贫困户杨永华,也是该村业主委员会成员之一,由于家在高高的山腰上,仅靠一条小路与山下连通,出行极为不便。如今,他在安置点的新房已粉刷一新,门窗都安装好了,为了检查防水,他专门抽了一个下雨天,从山上下来,到新房看看有没有漏雨。

  “安置点统规统建,项目建设阳光透明,建筑标准高、监督管理严,老百姓放心,也省心省力。”对于大滩镇开展的“阳光杀菌”工程,杨永华这样评价。

钦州最好的牛皮癣医院
平顶山医院治牛皮癣
鞍山医院治疗癫痫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