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安居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民生救助  2019-09-20 03:19 字号: 大 中 小

  安居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精准发力拔“穷根”

  ——安居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12月18日,白马镇白塔村村民蒋安春挑着一担橘子赶往村里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中心,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现在村里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想头了,大家都住上了新房子,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地里有产业,兜里有票子,巴适!”

  这是群众从脱贫攻坚战中得到的最实在的“好处”。

  精准、合力、创新、兜底……收官在即,回望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一串串饱含新意与温暖的关键词跃然眼前。“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在2016年全区脱贫攻坚实现首战首胜,共13个贫困村“摘帽”、8595人减贫的目标后,今年来,安居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坚持问题导向,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于年底前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初步完成了7493名贫困户脱贫、22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任务。

  精准——7493名贫困户、22个贫困村成功脱贫

  11月13日,分水镇大码口村的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钥匙,喜迁新居。贫困户罗中福激动地说:“我终于住上好房子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又在扶持我们发展产业,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为确保贫困群众一个都不少,安居区创新“一个原则、二看摸底、三堂会审、四级比对”的“1234”工作机制,精准摸排,再三核定,最终确定了7493名贫困户、22个贫困村为今年的脱贫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压舱石”。

  为了让这部分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今年来,安居区以保障群众吃住行等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从住房安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因村因户施策,全年共投入资金1.9亿余元,建设集中安置点130个,安置搬迁贫困人口3332人,集中安置达85%以上。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26户、土坯房整治3047户,确保了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全面达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安居区积极探索涉农项目的建、管、用机制,共投资1.74亿元统筹推进贫困村道路、农田水利、电改建等基础建设。全区共建设村组道路129公里,村道路加宽建设30公里,22个退出贫困村道路通畅率100%;新建小集中供水站13座,打分散供水井456口,管延伸41

  .42公里,5484人实现了安全饮水目标;在17个乡镇共48个村实施电力升级改造,解决生产生活用电9673户,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户使用信息络,实现贫困村互联全覆盖,广播“村村响”。

  兜底——“两线合一”兜底脱贫让贫困群众生活有保障

  为全面消除贫困,切实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安居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针对全区11487名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的贫困人口进行“两线合一”,保障每名贫困户每月3300元的基本收入,实现兜底脱贫。同时,今年安居还采取财政全额代缴方式,为27791名周岁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购买了养老保险,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老有所依”。

  通过实施“六个一”卫生扶贫工程、增发残疾贫困人口生活费补助、加快养老设施建设、集中供养“三无”人员等措施,今年,安居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兜底。截至目前,全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增至616.79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增至663.4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增至261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基金增至115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合力———构建“5+3”帮扶大格局高位推动脱贫攻坚

  实现脱贫攻坚,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先行军。

  为保证脱贫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安居区进一步完善“双组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0个工作组、23个扶贫专项“1+10+23”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确保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指令畅通、流程规范、实施有序。

  目标明确,决心笃定,安居区精准绘制脱贫攻坚作战图,出真招、献实策,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按图销号,全力保障扶贫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和1个帮扶企业、1名金融村官的“5+2”帮扶力量基础上,今年,安居区按照“一贫困村一法治村官”的格局,实现82个贫困村“法治村官”全覆盖,着力构建起“5+3”帮扶大格局,创新“八个一”机制,切实强化法治保障脱贫攻坚。

  磨溪镇向阳村“法治村官”李卓林表示:“我们不仅要当好村民之间的纠纷调解员,更要当好政策宣传员、法治辅导员、治安巡查员,促进群众懂政策、讲政策、用政策。”

  除构建起“5+3”帮扶大格局外,安居区还在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每村配备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个农技巡回小组,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与此同时,安居区着力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万企帮万村”行动等,号召广大的基层人大代表和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在全市首创“驻村连心、返乡走亲、联系结亲”活动,全区3000余名各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当起政策机制的“宣传队”、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充分利用“农民夜校”阵地,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的巨大正能量。

  创新——“长短结合”实现产业持续增收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该以何种战术布局、实施?安居区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探索出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走进拦江镇四益湾村,170余亩观音脆桃、680余亩清见和不知火等果树郁郁葱葱,林下的空地上种植着400多亩榨菜,年底就可以收割了。该村支部书记王兵告诉,这就是村里的致富项目,“不仅可以为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实现‘双收益’。”

  而早在今年9月,该村通过与镇上本土企业合作,利用省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专项发展资金购买大型农资进行出租,一次性签订了8年租赁协议,“每年8万元,8年就是64万元,这个钱见效快,大家都支持。”

  以短期扶持长期,以项目拉动产业,以村富带动民富,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居区坚持短期项目脱贫、长期产业致富的发展思路,探索“漫灌”变“滴灌”“输血”变“造血”的产业扶贫新路,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区共发展“524”红苕6600亩、柠檬3万亩、藤椒5000亩,栽植优质蔬菜1330亩、优质中药材4030亩,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69.7万亩,带动种养殖贫困户年均增收800余元,初步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按照“政策扶持、产业支撑、基地吸纳、技能提高、典型引领”的要求,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实现贫困人口技能培训421人,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820人,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11场,磨溪镇向阳村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

  通过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安居在35个贫困村完成电商扶贫点建设,在全省非贫困县中率先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安居运管中心”,农产品纷纷“触”,打开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新大门。

  扶贫之战,承载着百姓福祉、凝结着民族梦想,2017年,安居区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注入了安居力量,又一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役。

阳泉最好的性病医院
吐鲁番治性病的医院
四平好的牛皮癣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