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

民生救助  2019-09-22 04:22 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人民 日期: 09:58:50 导读: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 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 1948年6月初,18岁的 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 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

  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 接生 。 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牛车拉走了。

  从这一天起,这张诞生于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报纸,就一直出版至今。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70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从对开两个版的报纸到覆盖近8亿受众的全媒体方阵,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改变,党报的初心始终不变。

  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里寻找精神力量和 定盘星 。 2016年2月19日,亲临人民社考察的 总书记,以这一生动凝练的表述,对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使命给出定义。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 2012年11月27日,人民四版 人民论坛 专栏刊发评论《信仰的味道》,讲述了全神贯注、伏案疾书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糖水,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

  两天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给现场同志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 真理的味道特别甜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让党的主张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让亿万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力,这是人民的使命,也是人民的担当。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灭》 1948年10月25日晚,创刊不久的人民各版已经付印,这篇稿被紧急安排上版。

  10月28日和11月2日,人民又先后在头版位置刊发了两篇相关报道和评论。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我军指战员心领神会。敌军看到文章大惊失色,取消了突袭石家庄的计划, 三篇雄文退五师 的佳话传诵至今。

  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章了! 1951年春,一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摆上时任人民社总邓拓的案头。他看完文章拍案叫好,破例将该文放于头版社论位置发表。

  4月11日,文章见报,毛泽东看到后当即批示: 印发全军 。这篇文章后来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最可爱的人 也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

  在那个百废初兴的火红年代,亿万人民每每都能从人民中读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文字,激荡重整山河的豪情与力量。

  1966年2月7日,人民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 焦裕禄同志学习》。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 总书记曾这样回忆。

  1990年7月9日,人民刊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 读完文章, 文思萦系 ,连夜写下《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雷锋、欧阳海、刘英俊、王杰、向秀丽 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共和国的星空;他们的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一字一句诵读人民的报道,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是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印发喜报。当天,这份 新中国第一份彩色号外 一报难求,无数双手伸向空中接取号外的镜头被永远定格。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1978年11月16日,人民头版头条这篇200余字的消息,不啻为又一颗 原子弹 ,许多人捧读报纸,喜极而泣。

  对于刚刚走出十年 文革 阴霾的中国,这篇报道宣示: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邓小平批示 写的真实

  1978年 月26日,人民刊发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短文,率先提出 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 的论断,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

  其后不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大讨论迅速席卷全国。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历史迎来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大幕由此开启。

  毕竟还是早春,一股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 倒春寒 悄然出现。1979年5月16日,人民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了辽宁的文章《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 开头 当 过头 》。 活起来了! 这篇述评道出了农民心里话。

  由于人民的转载和评价,文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辽宁省的范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文章的作者、后来担任人民社总的范敬宜这样回忆。

  1984年8月22日,邓小平80岁生日之际,邓榕拿着她发表在人民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请父亲审阅。邓小平看了之后,拿起铅笔写下批示: 看了,写的真实。

  对于人民,邓小平倾注了很多心血。196 年1月1日,人民发表元旦社论《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送审稿中有这样一句话: 鸡、鸭、鹅等也增加很多 。邓小平提笔把 很多 改成了 较多 。一字之改,实事求是的作风跃然纸上。

  加快改革!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87年10月6日,人民刊发的长篇政论文章《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大声疾呼 社会主义的道路需要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需要探索。 这样的观点振聋发聩, 每一个热切关心中国改革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199 年12月22日,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人民刊登了一篇署名 任仲平 的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要义、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目标进行了深入阐述, 任仲平 文章也进入读者的视线。

  任仲平 取音 人民重要评论 ,至今已刊发100余篇。 凡有大事,必看任仲平;把握大势,必看任仲平。 任仲平以其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流畅的文笔,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品牌。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再干一个二十年》 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人民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以饱蘸理性与 之笔,奋力书写改革故事,推动改革进程。

  鼓励 不忘初衷

  2016年2月19日,一个永载人民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在主持召开党的舆论工作座谈会前, 总书记来到人民社,同报社员工亲切交谈。

  要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不忘初衷、坚定信念,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永远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寄语,令报社全体员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逆水行舟,过滩涉险。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2015年2月25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推出 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系列评论员文章。5篇文章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文笔生动,第一次全面系统阐释了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个全面 执政理念高度和宽度前所未有 人民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发声 很多人给出这样的评论。

  求取公约数、画好同心圆,坚定 主心骨 、当好 定盘星 ,在这个格局大开、气象一新的新时代,人民人对职责使命的认识愈加清醒和坚定。

  大国的扬帆远航,离不开掌舵者;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领路人。

  2018年 月17日,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人民大会堂的掌声经久不息,人民社论《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应声而出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矢志奋斗,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这是全党的意志,也是人民的心声!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我看了2017年6月5日《人民》刊登的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村调研形成的《驻村三记》 2017年6月2 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 总书记提到人民的一篇报道。

  他们为什么贫困? 稳定脱贫靠什么? 打工机会在哪里? ,直击要害的三问,问出了对精准扶贫的深入思考,道出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情怀。

  当年,毛泽东挥笔写下 人民 4个大字的时候说: 就用人民二字,为人民服务嘛!

  就像这个名字一样,从诞生的那天起,人民就始终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始终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

  群众爱读这些 火柴盒

  当时报社共有上百人,社里地方小不够住,一半以上的村民就主动腾出好房间来给工作人员住。 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康连祥回忆起里庄时期的人民社往事,记忆犹新, 大家共同生活,相处融洽,特别是部人员时常教育村里孩子们努力学习。

  为表达谢意,里庄村的一名小学教师特地刻了一块 为人民服务 的木匾送到报社。

  刚刚进城,报社就请来各界群众,听取意见,发展通讯员。有的工人感动地说: 出报要听工人的意见,让工人写稿子,可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党报通讯员首先不应是投稿人,而应是 社会活动家 。1951年6月18日,时任社长范长江以 人民部 名义起草了一封信,发给部全体人员和全体通讯员。

  针对 内容贫乏、单调,报道面太窄,尤其对人民生活关注太少 等问题,1956年7月1日,人民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改版。

  人民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只有靠着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把报纸办好 。当天头版头条刊发的改版社论这样写道。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对于党的舆论工作中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书记一锤定音。

  1984年12月7日的人民四版,刊登了一位年轻干部的来稿《中青年干部要 尊老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 ,他当时刚刚 1岁。文章真实反映了一名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年轻干部的心声,在全国引发广泛讨论。

  今日谈 ,人民头版的固定栏目,1980年1月创办后,虽经数次改版,一直保留至今。这个短小精悍的小言论栏目,读者来稿的比例占到90%左右。

  开门见山,内容实在,群众爱读这些 火柴盒 式的短文章。 河南省内乡县一位读者这样说。

  读者的来信, 可以使我们的报纸丰富起来。 1950年 月15日,人民第五版刊登了题为《报纸部怎样处理劳动者的来信》的文章,并在第六版正式开辟 读者来信 专栏。

  1987年1月, 读者来信 扩为一个整版,至今已推出了1857期。现在, 读者来信 版每月收到群众来信来电1000余条,成为人民与读者之间的 直通车 。

  本人于前几日投诉水泥厂欠民工工资一事已得到解决,感谢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2016年底,一位四川民通过人民 地方领导留言板 留言,反映自己和工友遭遇欠薪的问题,几天后拿到工资。

  早在2006年 络问政 尚属新鲜事物时,人民就推出 地方领导留言板 栏目。10多年来,各地民共写下140多万条留言,2500多位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回应关切,90多万件民生诉求得到解决。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开门办报,从小山村里走出来的人民,深深懂得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深深知道报纸的根永远在人民之中。

  豆腐块 贴在扁担上

  1974年1月8日,人民刊登了2篇关于四川农村利用沼气的报道。当时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 看后 很兴奋 ,很快就带队去四川实地考察,半年后就在梁家河建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

  把笔触伸进泥土,把版面留给群众,这是人民人70年不变的坚守。

  1980年6月20日,人民五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的报道,不少农民将这个 豆腐块 剪下贴在扁担上,作为 合法 的依据,挑着货物去赶集。

  《农民为什么如此喜欢生产制》《一张营业证解决了十三口人生活》《正定翻身记》《兰考如今 吃 泡桐》 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报道,串起了一部故事版的中国当代史。

  1992年,人民发起 中国质量万里行 大型系列报道,对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批评曝光,引发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全国性反思。

  蔬菜贵,贵在哪里? 1995年春节前夕,人民走访北京、河北等地的蔬菜市场和种植大棚,一笔笔记账、一道道核算,推出报道《节日追踪问菜价》,在2月10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给出的答案是 农民没多挣,市民没少花,北京的菜贵,贵在中间环节 。

  其后,从2月15日至 月21日,人民陆续推出12篇《菜价追踪》系列报道。这组报道的成功,让人民的们再次感到,必须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认真抓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

  2005年,在人民开设 人民时评 栏目,对重大、热点事件及时发声,在界引发不小轰动。

  《 圆明园防渗 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事件 让谁蒙羞》《如何保证不跟公众 躲猫猫 》《 乌坎转机 提示我们什么》 在 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时代,人民一篇篇直面热点、观点独到、文笔犀利的时评,不仅丰富了人民评论的话语体系,更拓展了新的主流价值出口。

  2011年1月,一个名为 求证 的栏目出现在人民四版,栏目的定位是 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

  2012年, 求证 栏目敏锐捕捉到公众对PX话题的关注,当即着手调研有关PX话题,201 年7月 0日至8月2日,该栏目推出系列报道 探析PX之惑 ,4篇稿件调查扎实细致,立场客观理性,对澄清公众关于PX的认识误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群众所乐,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人民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我爷爷识字不多,但是他收藏了各个时期的人民。我想,他珍藏的是对人民的一份朴素感情。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一位读者说, 人民和人民群众的心是相通的。

   接地气 文字 冒热气

  贫困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老郭却总想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 政策温床 上! 2016年12月25日,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郭祖彬的脱贫故事上了人民头版头条。

  身上一头汗,腿下两脚泥,这样才能抓到大鱼、活鱼。 撰写这篇报道的河南分社感触很深。

  一位普通农民上了头版头条,人民 接地气 ! 很多读者给人民点赞。

   接地气 ,文字才能 有生气 ,报道才能 冒热气 。在党报的中, 天安门上想问题,田间地头找感觉 这句话被反复提起。

  虽然吃了苦,但心很甜;虽然身上脏,但思想纯洁多了。 一位参加2018年 新春走基层 活动的年轻在采访西藏农家的体会中写道。

  每年的 新春走基层 活动,报社编委会成员带头参与,和一起翻大山、过田埂、坐炕头、宿农家,撰写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报道。在今年的活动中,上百位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组织小分队,参加调研行,上高原、下海岛、进社区、访军营, 1个国内分社的全部报名参加。

  把镜头对准基层,让群众成为主角。在报纸版面、络页面,经常能读到 沾泥土 带露珠 冒热气 的精品佳作,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边关哨所,经常能看到人民忙碌的身影。

  基层干部有些什么样的苦辣酸甜?群众对他们抱有哪些新的期待? 201 年5月20日,人民头版头条通讯《一个基层干部的苦辣酸甜》引发热议,一位友评价这篇报道 真实到想哭 。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一位社区干部说: 读了报道深有感触,基层干部要始终以心交心、以情动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这光景好着咧,自来水都通到窑洞里来了 青壮年大都回村了,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 2018年1月 0日,人民头版刊发报道《梁家河村民说今昔》,采写这篇报道的感触最深的是: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踏访了延安梁家河村,深以为然。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真情。 人民,人民的 ,毛泽东当年对人民金凤说的这句话,被一代代人民人镌刻在心上。

  紧扣时代脉动定格历史瞬间

  这是1955年胡志明主席访华时的报纸,我们费了些劲找到的,一共16期。 这是今年1月份你到访中国时的人民。 2017年11月1 日,在越南进行国事访问的 总书记,亲自送了一份国礼给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19期人民。

  这是人民第一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

  记录历史的人民,也走进了历史的镜头。

  70年风起云涌,人民从未缺席;70年改天换地,人民都在现场。

  标题的力量

  1949年10月1日,人民陈柏生一早就穿上崭新银灰色列宁服,挎上绿色帆布包,和同事前往南苑机场,采访参加开国大典的新中国空军飞行员。

  祖国啊!让我好好看看你吧!今天的看和记就是我的最重要的任务。 当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时,陈柏生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5年后的同一天,同样在天安门广场,一群北大学生在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 小平您好 的横幅。

  这句朴素、真诚的问好和自由奔放的表达,不也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由衷拥护吗? 人民摄影王东迅速端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是夜,几经权衡,这张照片被安排在二版中部。

  几十年来,这张照片及其上版过程,一直为界津津乐道。

  1977年 月,人民采写的《全教会(纪要)是怎样产生的?》一文( 全教会 指1971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注),作为内参报送中央,对恢复高考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之后,1978年2月17日,人民用两个整版刊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讲述数学家陈景润勇摘数学 皇冠上的明珠 的感人故事。在经历十年 文革 之后,这篇报道极大唤醒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陈景润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偶像。

  1981年 月20日,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上以 ∶2逆转战胜韩国队,获得世界杯的参赛权。北大校园沸腾了,学生们喊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 月22日,人民以《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个口号也鼓舞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

  《东风第一枝》《致巴金》《洗桃花水的时节》《欣闻荆州去复来》《 申遗 少留后遗症》《何处是乡愁》 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家园。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 个正式成员。在卡塔尔多哈,人民作为中国代表团唯一随团出席签字仪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200 年,非典爆发。4月15日,人民五版以护士日记形式,整版刊登《对抗 非典 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我满含热泪看完了 护士日记 ,深深地被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所感动,也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多一些这样 三贴近 的好报道。

  此刻,我们就是战士!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人民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

  翻开采访本,多少行被泪水模糊的字迹;关上录音笔,耳畔依然回响着生命的悲怆和呐喊 一位在日记里写道。

  为了进入北川县城采访,人民徒手翻越垮塌的山体,第一时间发回北川堰塞湖真实情况,平息了谣言,稳定了人心。

  有人说过,有哪一种别的什么职业允许你把正在发生的历史写下来,作为它的直接见证呢?在重大历史现场,人民以其特有的专业与敬业,向这个崇高的职业致敬。

  从这里读懂中国

  我最好的知心朋友 ,6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总书记这样称呼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向普京颁授了第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 友谊勋章 。

  两天后,在风景如画的青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总书记深刻阐述 上海精神 的独特价值,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项建议,再次显示出一位大国领袖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洞察和深邃思考。

  会议结束不到2小时,人民的首篇评论员文章《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就被各大站置顶,参加青岛峰会报道的外媒同行惊呼: 首发定调,人民神速!

  70年风云变幻,中国坚定不移走向世界,并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民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了一条关于尼克松在招待会上讲话的,周恩来将人民国际部从北京招至大连,再让从大连跟至上海,反复修改方才定稿。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周恩来亲自审阅和亲笔修改的国际部稿件超过1000篇。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人民国际部一位家里的骤然响起,本报驻南联盟传回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 北约导弹击中了中国大使馆 ,此时离大使馆遭袭仅仅15分钟。

  9时20分,人民在国内媒体中首先发布这一消息,并迅速开通了一个 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 ,其后更名为 强国论坛 ,这也是中国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时政论坛。

  5月9日是个周日,当时还是周报的环球时报增出一期特刊,头版整版刊登本报发回的现场报道《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报纸上市不到 小时即被抢购一空,其后2天加印6次,总发行量近200万份。

  1985年 月,人民海外版即将创刊,邓小平欣然题词: 向海外朋友问好! 表达了对这份报纸的厚望。

  那是 邮箱里的灯光 ,很多初到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能收到一份大使馆为他们订阅的人民海外版,这让他们倍感温暖,因为那是 来自中国的家书 。他们很多人回国后,还保留着订阅海外版的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总量,60%以上由华侨华人投资或牵线。很多华侨华人说,他们正是通过人民海外版了解了政策,认识了朋友,坚定了回国投资创业的决心

  以中国的视角报道世界,以世界的视野报道中国,通过人民,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

  大家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2016年2月19日, 总书记来到人民社客户端室,录制了一段音频并亲手点击发布。 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 很快,这条音频的全点击量超过2.5亿。今年元宵节,很多友还在朋友圈热转。

  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听清人民的声音,在众说纷纭中听懂人民的声音。 在6月12日的读者座谈会上,一位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是互联条件下,包括人民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时代课题。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真正实现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

  这几年来,人民以建设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为抓手,统筹采编力量,再造采编流程,实现 一体策划,一体采访,一体传播 ,极大激发了全媒体生产力。

  军装照 原来是人民做的! 很多人感到吃惊。

  2017年建军节前夕,人民客户端推出互动型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上线不到10天,浏览量就突破10亿,超过1.55亿民参与,创下业界单个H5产品访问量新高,成为上 爆款 。

  今天的中国,每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今年两会期间,人民客户端推出 集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快速的剪辑、精美的画面、直观的数字,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上线一天全浏览量突破1.58亿。

  70年, 8匹骡子就能拉走报社全部家当 的岁月已经远去,现在的人民已不仅仅是一张油墨印刷的报纸,而是拥有报端微等10多种载体、400多个终端平台、覆盖用户近8亿的 人民媒体方阵 。

  今年4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接受人民全媒体采访,当得知人民全媒体平台有近8亿受众时,他不禁感叹: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平台了!

  一个睿智又坚决的领导人 举止非常优雅 受中国人民爱戴 2015年9月, 总书记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人民制作推出短视频《习主席来了》,15个国家的20多位留学生畅谈他们眼中的 。视频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播,无数国外友点赞。

  借船出海,借筒传声。截至目前,人民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量已突破5000万,粉丝量、活跃度居全球报纸类媒体之首。

  人民还首创定制推送方式,与近80个国家的400多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内容合作关系,2017年推送原创报道715件,实现落地1.26万次,人民的优质内容借外媒在全球各处落地。

  媒体融合,关键在人的融合。

  运用中央厨房机制,采取 兴趣化组合,项目制施工 模式,全社250多名组建了50个全媒体工作室, 学习小组 侠客岛 麻辣财经 一本政经 等公众号在新媒体平台声名鹊起,广为人知, 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筒能讲 的 全能 红 不断涌现。

  2018年6月11日,人民创刊70周年前夕,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 人民号 正式上线,超过2000家主流媒体、党政机关、高校、优质自媒体和名人入驻。

  人民号 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名字。70年前,她从平山县的小山村驶来;70年后,她又将扬帆远航,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航程!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总书记在党的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人民社指明了前进方向。

  使命在肩,初心不忘。

  在 思想指引下,牢记党的重托和亿万人民的期望,七十华诞的人民将焕发青春再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续写新华章,再创新辉煌!

淄博好的整形美容院
咸阳专治男科医院
盐城专科医院治妇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