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不要起大早赶晚集权衡

民生救助  2021-05-27 08:17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的药物研发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如果审批再比较慢,那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委员告诉科技。

陈凯先表示,事实上,有时我们起步并不晚,甚至比国际上还早一点,但往往在审批上慢了那么一拍,就导致新药上市比人家落后,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重新回到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正确轨道上来。 的确,新药审批慢已成为新药研发从业人员的心病。如陈凯先所言,新药研究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晚一个月上市,国际竞争力都会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延缓国人吃上新药的时间。

谈起新药进入市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代表可谓一肚子苦水。2002年,丁列明回国从事医药创新,2011年,由其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凯美纳成功上市。丁列明认为,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度还非常大,一个创新成果好不容易出来了,但真正能够到市场上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路还挺长,像新药进入市场之前要招投标、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进医院、进医保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创新成果的应用。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副主任刘谦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要通过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医学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加大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手段,解决科研成果与疾病防治实践之间长期存在的两张皮问题,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技术与产品,让人民群众尽早从成果转化中获益。

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推进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实施,如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关键技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等。刘谦说。

长效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郑州哪家治疗男科医院好呼和浩特男科好医院贵阳治疗早泄多少钱
石家庄妇科习惯性流产
丽江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