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风情

恩惠黄花梨背后的家具战争

民生风情  2020-09-15 15:25 字号: 大 中 小

黄花梨背后的家具战争

刘海潮坦言红木市场中存在游资,但规模不大,投资比较谨慎。而金丝楠木家具产量较少,主要是对木料的炒作。

想想看,如果商战中也存在超越市场竞争本身限度的战争,那应该用什么武器?答案之一或许是大造舆论外加资本炒作。近日在家具领域介于黄花梨木和金丝楠木的争议便是一个典型。

据《第一财经》调查,这场争议由一则在上流传的关于黄花梨木价格崩盘的虚假报道而引发,沿着争议所铺开的路径,更多媒体的报道也被卷入其中,与此同时,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去年以来金丝楠木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

而在这场争议背后,也是目前中国家具行业鱼龙混杂,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现实,也是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法律出台前,行业自律和商家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一则虚假报道引发的争议

这个报道假得离谱,把2008年的假翻出来,换个题目就在上发布,明显是买版面做宣传。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告诉本报,邓所指这则报道,是题为《海南黄花梨永远上涨神话破灭,海口率先崩盘》(下称 《海》文 )的报道。

邓雪松认定,《海》文是海南某报2008年7月6道《海南黄花梨价格半年狂跌九成》的翻版。将两篇报道比对后发现,两文绝大部分内容雷同,在添加专家言论后,目标指向黄花梨崩盘在所难免。

当年《海南黄花梨价格半年狂跌九成》一文发布后,引发诸多海南黄花梨原材料商和家具厂商强烈不满。后经海南当地媒体、《羊城晚报》、新华社等多方调查,真相则是有炒家利用媒体散布虚假 暴跌 消息,欲在 抛货 中暗中低价接货。

这则 穿越 至2012年的报道,同样也不被业内所认可。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会长王明珍告诉本报: 目前,海南黄花梨原材料价格一般在1万元1市斤以上,好的大料可以达到每斤3万到4万元,每天都在涨价,好料越来越少。

在红木家具销售量较大的深圳,当地诸多红木家具卖场上,海南黄花梨都难觅踪影。一位卖场经理告诉本报: 海南黄花梨的东西很难找,越南黄花梨都不多见,这里只有老挝黄花梨。

而已被多家门户站转载的《海》文,所显示来源均指向某站。3月11日还能在该区域经济频道看到该文,3月12日,此报道已被站撤下。本报致电该区域经济频道有关负责人,其承认此文存在问题,但否认曾修改过此文,对于此文来源也未透露。

而在黄花梨业内人士看来,这亦与金丝楠木的炒作有关。

黄花梨品鉴业内资深人士、友 传统黄花梨 告诉本报: 频繁唱衰黄花梨的原因大概分两种:一是黄花梨市场目前有价无市,操作者无事可做,能打压就打压;另一种是为了给金丝楠让路,有些人尝到了文化的甜头,不过歪曲文化,要付出代价。

邓雪松则偏向于第二种原因。他列举一家公司 室雅楠香 ,并认为该公司为吸引传统家具市场投资,重金投入媒体运作,在对金丝楠的宣传中广泛存在 杜撰史实 、 歪曲事实 、 偷换概念 等现象,抬高金丝楠身价,同时贬低紫檀黄花梨及红木家具行业。

对于邓雪松的 指控 ,本报致电 室雅楠香 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一律不清楚,并表示没有值班经理在场,不愿透露高层联系方式。

抹红 与 抹黑

尽管上述争议无法得到 室雅楠香 公司证实,但是从媒体已经公开的报道和节目来看,黄花梨木与金丝楠木存在着惊人的巧合。

在一家中央媒体的电视栏目中,2011年11月18日、19日、23日,连续推出了三期 金丝楠 专题报道,紧接着的12月22日~12月24日则推出三期 红木市场调查 专题报道。

在第一组节目中,金丝楠木 霸气外露 :节目宣称金丝楠木为 皇家御用 金丝楠老料价值连城,本身就是文物;金丝楠资源稀缺,几乎绝迹;一根金丝楠木值一栋楼,一张桌子6000万。

而在后一组节目中,红木 哀鸿遍野 :越南黄花梨从每吨200万元下跌到每吨140万元;老挝酸枝木从每吨20万元降至15万元;红木材料价格整体都下跌15%至20%;而红木家具市场更为凄惨,商家撤资抛售,打折甩卖。

邓雪松认为,该栏目中数据完全背离真实的木材行情走势。

故宫古旧家具修复专家关毅表示: 古代典章中没有金丝楠作为皇家御用,民间不可私藏的记载,楠木作为房梁房柱、匾额、棺材等一直广泛存在。似乎不太肯定李咏的去留。目前来看

对于上述报道来源,上述中央媒体的一名刘姓告诉本报: 红木市场调查的片子都是和各地方台约的,广西、北京、深圳三个地区红木市场调查非常严谨,数据准确,包括那组金丝楠木的报道,都没有任何问题。

该栏目一名曾姓告诉本报: 任何一次报道,都可能有这样的投诉,很正常。我们正常采访报道,不存在 指控 中提到的任何问题。

邓雪松对此则说: 中国家具协会针对各类木料价格,货品存量,供需现状做定期的市场调查,所得数据权威可靠,基于此作出的市场分析报告,已连续三年向各类商家及社会公开发布,而该栏目中数据均没有权威机构认定。

而除了上述栏目,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 室雅楠香 身影现身于北京、天津等重要媒体上连载推出的专题报道。

而在家具市场上,据《广州》报道,2011年初,1吨金丝楠木还只是几万元的价格,但到2012年,传闻中 皇帝御用 的木头已卖到一根2000万元的天价。此外,数家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咨询公司以及基金公司与室雅楠香金丝楠家具艺术馆签署了深度合作备忘录,日前,金丝楠基金首期已发行。

战争背后的古典家具市场

不可否认,用炒作等非常规手法开拓市场,并非金丝楠木的专属品,对于同样属于稀缺品,黄花梨背后的红木家具市场也不例外,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差别。差别之间,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市场不规范的现实。

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兴起,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资料显示:2010年木质家具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2210亿元。

各类红木曾在2006年前后价格飞涨,因金融危机受到重挫,恢复之后增速已放缓,但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因原料稀缺,价格仍居高位,基本退出使用家具领域,进入投资收藏领域。2011年底,嘉德秋季拍卖会上, 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 以5750万元成交。

相比红木,金丝楠木则在市场上刚刚兴起。2011年起,金丝楠木原料及家具价格猛涨,由每吨几千元升至数万元,各类 天价 金丝楠家具频出。去年底,北京国际奢侈品展上就有一件标价1.1亿元的金丝楠罗汉床。

王明珍告诉本报: 红木原料90%以上靠进口,东南亚、非洲等国限制原料出口,资源稀缺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许多厂商买不到料,会转向金丝楠木,为利润做商业宣传,可能会存在一些炒作成分。

福建仙游是我国最大的红木加工生产集散地之一,当地一家大型红木家具企业营销主任刘海潮告诉本报: 整个木质家具市场受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很大,这几年生意确实不好做,但 暴跌 、 崩盘 是不存在的,红木家具行业投入资金规模很大,融资困难,部分涉及民间借贷,一些小厂家为回笼资金,打折促销抛货属正常现象,并不影响主流。

刘海潮坦言红木市场中存在游资,但规模不大,投资比较谨慎。而金丝楠木家具产量较少,主要是对木料的炒作。 单纯炒原料和概念没有意义,也不长久,终究要做成品,有消费者和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才会产生真正需求,从而产生价值。随着消费者了解程度加深,选择会趋于理性。

他还介绍说,不管是红木曾经价格虚高还是目前金丝楠被热炒,与民间投资渠道少、整个木质家具市场不规范有很大关系。例如,国家各类鉴定技术标准可操作性很差,整个行业鱼龙混杂,标准不一,给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空间,消费者买到假货也无处投诉,没有权威标准鉴定,市场秩序受到严重扰乱。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法律出台前,行业自律和商家商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海潮说。





肝早期纤维化有什么症状
肇庆去哪里看白癜风
宝宝吸收不好的症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