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评论

一眼看宁夏满目皆是春

民生评论  2019-08-23 18:11 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环保 日期: 09:02:24 导读:巍巍贺兰山,塞上好江南。 初秋,行走在宁夏大地,一眼望去,红的是枸杞、硒沙瓜,黄的是大漠沙丘,蓝的是如洗过般的碧空,绿 巍巍贺兰山,塞上好江南。

  初秋,行走在宁夏大地,一眼望去,红的是枸杞、硒沙瓜,黄的是大漠沙丘,蓝的是如洗过般的碧空,绿的是葱茏的树木,紫的是串串葡萄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民谣中描绘的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金川、银川、米粮川 美景,如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随8月27日至 0日举行的 全国省级党报总年会暨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宁夏行 活动进行了采访。

  一串葡萄

  贺兰山东麓,银川平原,大片葡萄园在秋日映照下,仍是一派绿意盎然。走近细看,成排成行的葡萄树下挂满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

  志辉源石葡萄酒庄负责人袁园介绍说: 这个品种叫赤霞珠,是酿制葡萄酒的上好品种。

  2009年,袁园的父亲袁辉听说宁夏打造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的消息,就定下了从事葡萄酒产业决心。

  近十年艰苦努力,袁辉打造的志辉源石酒庄,在1.7万亩戈壁荒地上种植的各类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015年,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袁园接手管理志辉源石酒庄,将其打造成为一座旅游酒庄,每年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在贺兰山东麓,目前已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每年带动12万人就业,提供工资性收入9亿元。其中的22个旅游酒庄,年接待人数达40万人次以上,成为宁夏实施全域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因为葡萄酒产业,宁夏被美国《纽约时报》201 年评选为46个全球 必去 最佳旅游地之一。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徐军说: 在贺兰山和黄河之间,规划了20万公顷的长廊形产区,目前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7万亩。记住 一山一河一长廊 ,也就记住了宁夏葡萄酒。

  这个从空中俯瞰形若一柄玉如意的葡萄产业长廊,绿了戈壁荒地,富了当地群众。

  长廊内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宁夏于上世纪末打造的移民扶贫开发区。 刚来时,这里没有一棵树,到处是荒沙滩。 一位当地居民说。

  如今,红寺堡区已成为山清水秀的移民新城,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荣誉称号。从事葡萄产业的移民年户均收入4万元。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成为红寺堡区2 万生态移民的共同心声。

  一串串葡萄,成就大产业,成为宁夏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一桶精油

  登高远眺,占地5平方公里,宁夏最大的国有企业 神华宁煤集团厂区高塔林立、管道纵横,着实壮观。

  走进这家企业参观,摆放在展台的一个个玻璃瓶中盛满晶莹透亮的各种精油让人赞叹,因为都是由煤炭转变而成的。

  这个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肩负着我国煤炭清洁化利用和破解煤炭产能过剩困局的重任。该集团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攻关完成 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的任务,且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国产化率达到98.5%,打破了国外对煤制油化工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神华宁煤集团门口的这九个大字十分醒目。2016年7月19日, 总书记在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发出了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伟大号召。

  这个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投产,到目前产品种类从开始的柴油、石脑油等 种产品,又逐步分割出白油等4种新产品。

  神华宁煤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说: 我们正在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日化品,包括润滑油、液体蜡和白油等。如液体蜡是生产洗衣粉、洗衣液的原材料。又如目前车用润滑油是Ⅱ类、Ⅲ类,煤制油中段的Ⅳ类或Ⅳ类的优质润滑油则可适应低温-5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未来煤制油可涉及几百种新产品,能真正提高它的附加值。

  科技创新,给宁夏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神华宁煤集团所在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宁夏经济建设的 一号工程 ,今年1月至6月,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55 . 4亿元,同比增长 1.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86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宁夏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一桶桶精油,见证了宁夏工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

  腾格里沙漠南端边缘,黄河水缓缓淌过,这里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城市 宁夏中卫市。

  近五年来,这个拥有唐朝诗人王维笔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丽景象的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因大数据产业而华丽转身,焕发出勃勃生机。

  年平均气温8.8℃,为大数据机器系统采用风冷创造了条件,具有气候优势;

  地质构造稳定,发生7级以上地震概率几乎为零,具有安全优势;

  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水和天然气价格低廉,具有成本优势;

  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选择点,具有区位优势

  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副局长李彬,用这组数据向介绍了中卫发展大数据的优势所在。

  李彬还用一组数据,反映了中卫大数据产业发展成就:

  领先引入世界500强、市值全球第三的美国亚马逊云计算落户;

  领先开展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美利纸业这个面临破产的传统造纸企业转型发展成为 电子纸 (云计算)企业;

  领先建成国际标准的云计算信息高速公路;

  领先建设高安全性的超大型数据中心;

  领先将云计算拓展到军民融合领域

  互联时代,宁夏人正在全力进军大数据蓝海。

  得知来自贵州,李彬说: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成就令人钦佩,中卫正紧随全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发展云产业。中卫市以 沙-硅-电-云-金 为核心链条,从沙产业起点,引进沙提炼单晶硅项目,进而建造光伏发电产业园,打造最优云平台。中卫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设了2个大型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

  中卫市的目标明确, 我们将对标美国 沙漠硅谷 凤凰城,全力打造中国版的 凤凰城 。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卫市的宁夏中关村西部云基地将形成年产值200亿元、就业数千人、全球领先的较完整的云计算特色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达100%以上,实现4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云计算和互联服务规模。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点沙成金,预示着宁夏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乘 云 而起。

  一个方格

  黄沙、驼铃、戈壁滩,这是沙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景象却有不同。

  穿越于此的包兰铁路两侧,是大片的绿洲。放眼望去,黄沙绿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在绿洲和黄沙交界处,看到了一个奇特景观:黄沙地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一米见方的格子。

  走近看,原来都是用麦草杆轧进沙中形成的。学着用铁锹轧草进沙,看似简单做着难。

  这是60年来,我们一代代人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被黄沙掩埋而摸索出来的一个创举。 沙坡头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我们做过无数尝试,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铺面、平铺式沙障 始终达不到理想的固沙效果。

  一个偶然,当地人用麦草在沙漠中扎了 中卫固沙林场 等字样,风暴过后,发现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

  试验证明,以一米见方为格,将麦秆轧进四边沙中,留三分之一或一半自然竖立,固沙效果最好。

  在方格中撒上草籽,不会被风吹走,遇雨发芽生长,腐化的麦草成为肥料。等麦草化为乌有,防风固沙的植被也就形成了。

  麦草方格让们感叹,此行看到了山,看到了水,更看到了宁夏人的精气神。

  几十年持续治沙,使当地140多万亩沙漠披上绿装,植被覆盖率由最初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42.5%。沙漠上的包兰铁路60年畅通无阻。

  持续治沙,也使被沙漠三面合围的宁夏实现连续20多年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因治沙成果卓著,荣获联合国 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 。

  一个个方格,实现了人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让生态奇迹不断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演。

  (:)

鸡西性病医院
新疆性病医院哪家好
南充医院治白癜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