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评论

独自幸福快乐建材基建先导金融数据超预期荐8股依依不舍孤独

民生评论  2020-06-30 09:08 字号: 大 中 小

有中国版劳合社之称的上海保险交易所有望6月正式亮相。目前,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最终参与到上海保交所的设立中,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上海保交所的设立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为中国保险业在世界上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版劳合社上海保险交易所有望在6月正式亮相。5月18日,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保交所)创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最终参与到上海保交所的设立中,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其中,中再集团、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和中国太平等合计股份占比居前几大股东之列。

目前,上海保交所的功能定位是为保险业有关产品提供发行登记、交易流通和信息等服务;为产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提供保险交易场地与设施。

一波三折终如愿

上海保交所从酝酿到筹备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5月,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长韩正在会见前来参加陆家嘴论坛的时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时提出,希望通过建立上海保交所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吴定富当即表示,保监会一定会大力支持该项工作。当年,这项工作被写入《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概要》。

当时,除了上海,深圳、北京、四川都提出了建立保交所的设想。北京甚至在2009年就注册成立了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侧重发展再保险和保单贴现业务。深圳市保监局则将继续跟进保险交易所的研究推动工作定为2012年的重点创新工作之一。

2012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十二五时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筹建保险交易所等重要目标。保险交易所落户上海尘埃落定。2015年12月,上海保交所设立申请终获国务院同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陈冬梅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设立保交所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保险中心的一项关键战略内容,建成后将为保险业提供更加自由化、市场化、多元化的交易。

了解到,未来,在上海保交所平台上,财险、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都可以挂牌交易。上海保交所的建立将打通国内与国际保险市场,建立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连接,推动上海形成区域性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

上海保交所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增添一个要素市场。陈冬梅分析指出,这将有利于保险业务创新,集聚更多金融资源,吸引更多跨国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保险市场上,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话语权。由于保险交易所可以让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中国的保险产品和产品交易在定价上就能够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设立上海保交所的想法最初萌芽是在2010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上。根据获得的信息,上海保交所有望在2016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宣布正式成立。

积极探索公司制

从北京召开的创立大会上不难发现,上海保交所最终选择了公司制形式。

其实,采用公司制还是会员制,一直是上海保交所筹备期间一个两难的选择。在陈冬梅看来:上海保交所采用公司制形式是一种创新和探索。

此前,市场普遍猜测,上海保交所在成立后很可能将采用会员制,会员制是指只有会员才能参与交易所的交易。上海现有的交易所中绝大多数也都采用会员制,如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等。

初期,上海保交所还需要汲取一些国际经验,难免会看到一些英国劳合社的影子。陈冬梅认为,随着市场不断发展,这个平台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根据已经透露的信息,正在筹备的上海保交所将参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交易原则,然而究竟是效仿劳合社的交易模式,还是类似证券交易所的挂牌交易模式,仍未明确。前者以原保及再保业务作为交易标的,后者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涉及保险风险证券化。

劳合社是目前比较成功的交易所,对其注册会员提供服务,本身不接受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相较之下,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十分年轻,是一个专门通过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家纽约保险交易所,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1987年,纽约保险交易所受市场波动,停止接受新业务和续保。

陈冬梅认为:劳合社的成功与历史机遇和全球保险业发展密不可分,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交易平台;纽约保险交易所的失败与美国保险市场发展阶段有关;纽约巨灾交易所则是特定风险交易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上海保交所要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还需要依靠中国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股东结构可圈点

上海保交所自获批起就开始招兵买马。

从创立大会传出的消息看:目前,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最终参与到上海保交所的设立中,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已足额缴纳完毕。据悉,这91家发起人股东认缴的股本在500万股到3000万股不等。

上海保交所的股东结构还是可圈可点的。陈冬梅告诉,尽管其中不乏一个集团下多个子公司同时参股的情况,但总体而言上海保交所股权仍较为分散,广泛性明显强于预期。

从获得的股东名单来看,既有中再集团及其旗下一众子公司、中国平安、太保产寿险、人保财险等大型保险上市公司、也包括信泰人寿、珠江人寿、上海人寿等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除此之外,保险行业的发起人中,还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以及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这样的保险专业协会组织。

大型保险集团占主导地位无可厚非而不能依赖于一时的行情起伏。” 荣盛有一套成熟的企业发展“十字”战略——“纵横双向战略”。纵向即为不断延伸聚酯产业链。在陈冬梅看来,如果连大型险企都不参与游戏,上海保交所还有什么意义?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分析,大型险企成为上海保交所大股东,也是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资源和话语权都集中在这些大型险企身上,他们能够为上海保交所的初期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作为惟一一家以保险行业社团组织身份入股的创始成员,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入围多少有些意外。

对此,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赵雷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致力于建设创新型、智慧型的保险交易、综合服务和保险运营基础平台,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接纳我们保险行业社团组织作为创立发起人之一,说明上海保交所是一个海纳百川、相当开放的平台。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入,上海保险业在为社会经济提质增效、改善民生保障、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已越来越显现。作为行业社团组织的代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受邀成为上海保交所设立发起人,还能起到有效反映行业实际诉求的作用。

借助股东身份,我们可以搭建起各个市场主体与交易所之间直接、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更好地反映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反映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服务和发展方面的痛点。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与交易所之间的桥梁作用,让上海保险机构的发展搭上保交所这艘巨型航母,推动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的继续乘风破浪。我们要努力把行业与保交所的合作渠道打造成为资源集聚的平台、智慧集聚的平台、供需对接的平台、产业协同的平台。赵雷进一步阐述。

非险资跃跃欲试

非保险资本参与上海保交所的筹建也是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发布之前一天,是近年来社会、民间资本加速布局保险业的一个缩影。陈冬梅认为,这反映了非保险资本对社会风险和保险业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在获得的这份股东名单中,出现了近20家非保险行业股东,包括前期作为牵头方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有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东航金控有限公司等位于上海的企业。除此之外,诸如爱建集团、银之杰、美年健康以及恒生电子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身影也赫然在列。

粗略计算,这些非保险行业的股东所占股本大约在25%左右。

在股权结构上,非保险行业的股东占比不超过1/3,保证了保险行业对上海保交所的主导地位,同时引进非保险行业股东也能够实现互补协同,体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陈冬梅进一步分析说。

试图联系上海保交所的一些股东。大部分企业表示:上海保交所方面要求低调处理,暂时不方便回答相关问题。

陈冬梅在采访中强调:无论是险资还是非险资,成为上海保交所的股东都可以看做是一次投资,但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初期,上海保交所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为保险市场发展搭建平台,从而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从长远看,上海保交所对于这些资本而言,也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收益,更多的可能是品牌和战略上的帮助。

当然,任何一次创新总会面对各种质疑。上海保交所也不例外。

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保险业对上海保交所的设立始终存在争议,比如,质疑和担心其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认为目前再保险环境没有完全形成,再保业务不多,时机并未成熟;盈利模式和前景并不明朗等。

对此,陈冬梅在采访中坦言:市场对于上海保交所的设立确实存在两种观点,乐观派认为此举有利于保险业提升国际话语权;悲观派则提出非标交易没必要设立有型交易所。

陈冬梅显然是前者。她告诉:设立上海保交所,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创新。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创新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导致保险业发展体量大,但质量不够强。通过上海保交所的交易和融资功能,能进一步加强中国保险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上海保交所能够将这些创新逐个落地,那么,成为第二个劳合社并非不可能。陈冬梅分析说。

尿毒症
奥利司他胶囊哪个牌子的效果好
用什么药才能消肿止痛
得了灰指甲会感染妇科病吗
脚大拇指甲灰指甲怎么办
真菌性甲型灰指甲治疗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