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杂谈

好好吃饭吧之面疙瘩

民生杂谈  2020-06-30 19:08 字号: 大 中 小

好好吃饭吧之【面疙瘩】

阳光温暖,天气晴好,风微冷。小雪节气。

今天,是个值得记录的日子。

好久以来,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太阳似乎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爽利过。

气温也是一降再降。

冬日里的风,也尖利了不少。吹在脸上,生疼。

默默地,穿上羊毛裤。

默默地,换上羽绒服。

有人说,成熟,就是从懂得呵护自己身体开始的,似乎有一定道理。毕竟,先爱好自己,才能爱别人。

上周末出行带来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失。腿肚子抽筋样的疼,腰、背也酸痛酸痛的…回来好几天了,一直懒懒的,照片未整理,脏衣服一大堆,连饭也没好生做过一顿…

从昨天到现在,胃一直莫名的难受…

出门在外没有规律的饮食起居,肆无忌惮的胡吃海塞,加之回来之后一人在家的任性马虎,让肠胃君终究是忍无可忍了…

睡眠也差到了极点…

看来,照顾不好身体的人,根本无法与生活握手言欢…

昏沉多梦的一夜。

晨,早早的醒来。

盘算,今天,吃什么。

做疙瘩汤吧。

在这样寒冷的冬日里,没有什么比一碗热乎乎的疙瘩汤更能熨帖你的胃了。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顿早饭,却也是丝毫不能马虎的…

一样一样的,准备食材。

面粉、青菜、西红柿、蘑菇、鸡蛋、葱姜调料,缺一不可…

拌面疙瘩需更改密码。-IFTTT:受影响,加水,是个技术活儿。水多,成了稀糊糊,下锅难以成型,或变成了死面坨;水少,的,成了老鼠屎,下锅就成了稀饭。

每次,拌的时候多措施并举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都须格外小心地拿捏好分寸…

水龙头开到最细细小小的水流…

筷子顺时针不停地搅拌…

水,不多不少…

面,不干不烂…

热锅,油少许,葱姜爆香,下西红柿炒出汁。加水,大火烧开。

滚水下面疙瘩…

倒入准备好的菜蔬…

筷子快速搅动,以免粘锅…

打蛋花…

加入少许香油提味儿…

起锅,装碗…

开动…

所有的不开心、不舒服,在吃了一顿热热乎乎的饭菜之后,都可以暂时消解了…

一直笃定的认为,再苦的生活,再累的日子,再多的烦恼,只要有人,愿意,用心,为你准备好一日三餐,打点好四季饮食,便有了生活的能量,就不再惧怕风风雨雨…

一生一世的细水长流,其实就是在这平平淡淡的一粥一饭里…

面疙瘩,一种食材普通、做法简单、难登大雅之堂的面食。对于这种吃食,我们家持两派意见。女儿不大爱吃面食,认为它汤非汤,面非面,混沌,口感不爽,实在没有别的可吃,才会勉强对付几口,而且是一小口,一小口,难以下咽的样子,看着总觉得因自己偷懒了她一般;先生好面食,认为它既是菜,又是饭,热热乎乎,冬日早晨,吃上一大碗,相当于加了件衣服,一天都觉得热滔滔的。吃的时候是大口大口吞,并伴有稀里呼噜的声音,很享受的样子,看的人都会觉得极香。对同一种吃食,他们之所以有如此迥异的态度,是与小时候生长的环境分不开的。女儿生活的时代,物质丰富,食品花样繁多,光是早点,我就会变着花样做出十几种,一周下来几乎不会重样,可选性自然就多,对这种吃食自然是不屑的。先生生于六十年代末,物质奇缺,家庭窘困,食物更是少的可怜,一年到头,只有很少时日可以吃上纯麦面的馒头,大多数时候主食都是玉米面、高粱面、芋头,偶尔吃上顿面疙瘩相当于改善伙食了。先生在家排行老五,上面有一个姐姐三个,还有一个姐姐被饿死多张嘴等着吃饭,家里常常是青黄不接,捉襟见肘,吃饱,是每个人最大的追求。到了先生出生的时候,婆婆已经四十有余,加之缺吃少喝,连年操劳,早已身心俱疲,连一滴奶水也没有。小儿嗷嗷待哺,养活,成了大问题。于是有了想要把他送人的想法,甚至都找好了人家。后来,不知是因先生小时候生的白净好看,还是他和祖父前世有缘,也或是祖母早逝,祖父年事已高,老来孤单,心更柔软,生了怜惜之心,总之,祖父出面阻拦下来,并承诺,先生由他来带,送人的事才得作罢。婆婆靠着喂米糊、稀饭把先生艰难养大。实际上,后来先生刚能蹒跚学步的时候,就是由祖父带吃带睡,不离左右。跟在祖父身边的日子,每天总会有好东西吃,因此,和祖父一起的日子也成了先生童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先生口中的祖父,更是充满了慈爱和温暖。祖父识文断字,且精通医术,从年轻时就四处行医,到年老时已名声在外,方圆几十里外都颇有些名气。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更是乡人尊崇的高人了,因此请他看病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但酬金几乎是没有的。稍微富足的人家会送来点稀罕的吃食,或是一两包果子,我们那里把一些面点小甜食都叫果子或是几瓶水果罐头,或是几把硬糖块,偶尔也会有几个苹果。祖父便把这些个稀罕物藏在一个木箱子里,并上锁,因此,那个木箱就成了孙辈们觊觎的对象,当然也成了叔伯大娘们衡量亲近远疏的一把尺子。可能是因为孙子实在太多,大概有十多个吧东西又太少,祖父也着实爱不过来,所以大多数的孙子是吃不上那些东西的,奇怪的是先生却能,且是经常吃!以至于遭到弟弟们的妒忌和打压,可见,祖父对先生的疼爱何其多矣!很多的时候,先生会耍些小技俩,比如玩着玩着说这里疼,那里痒,并装模作样eng几声,祖父见了,就会从木箱里拿个糖块塞他嘴里,止痛药般,立马不哭;再比如,在们那里受了点委屈,便又装哭跑去告状,祖父又会夹块罐头塞嘴里,立马破涕为笑,而后欢天喜地又去玩!现在,我总是爱调侃先生,兄弟皆矮,唯你长得这般高大,莫非是因小时候吃了独食?先生不辩,算是默认了吧!和先生家一样穷困的人家是送不起这些个稀罕物的,但病也还是要看的,他们表达感谢的方式就是做些稍微精细些的吃食,留下祖父吃顿饭。那时候,并不是在家里开医院,看病,都是要上门去的。每每这时,祖父便会带着先生同去。或清晨,或晌午,或傍晚,乡间小路上,一个老人,一个药箱,一个“小尾巴”这样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先生的记忆中。前日,天冷,家里食材又不足,早上就偷懒做了面疙瘩吃,又勾起先生一段回忆。先生记起,有一日,大概也是十冬腊月天吧,天刚蒙蒙亮,有人来请祖父看病,跟屁虫一般的先生自然是要同去的。天极冷,一路上,草木萧瑟,庄稼上结满白霜,鲜见行人。那人在前引路,祖父紧紧拉着,确切的说是拽着先生跟在后面,因当时年龄太小走得慢,自然是跟不上大人脚步的。大一步小一步的赶路,一路无话。到了那家,天已大亮,看了病,主人留饭,做了面疙瘩吃。先生说,那面疙瘩也不知道是搁了什么佐料,实在太香,太好吃了!现在说起来几乎都要流口水的样子!我对先生的记忆曾经表示怀疑,那时你不过四、五岁的样子,怎会记得一顿饭吃的啥!先生说,其实那日到哪里去看病,给谁看病,看的啥病,是一概记不得的,留在记忆里的只是那日天冷得狠,冷极的时候吃了最好吃的面疙瘩,真暖和!听了先生的故事,女儿趁机又把自己碗中的面疙瘩倒了些给先生,自己只留下了一丁点儿。可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其实,我们都知道,先生怀念的哪里只是一碗面疙瘩,更是祖父对他的呵护和偏爱吧!后来,祖父因成份不好,文革时候白街挨批,晚上要去学习班接受教育,先生就承担起给祖父送饭的任务。婆婆贤德孝顺,通常是把家里最好的饭食送去给祖父吃。有时烙张油饼,有时会是面条,有时候也会是一碗面疙瘩。而祖父,也总是装作吃不下的样子,省下点给先生吃。当然,年幼的先生是不懂的,但因有了好吃的,送饭也就更加殷勤了。再后来,祖父得了半身不遂,就一直跟着婆婆一家同住,先生自然就一直陪伴膝下,端屎倒尿,冷天暖脚,痒时挠背,直到祖父离世。以至于他一度认为,祖父只是他一个人的祖父,而不是其他人的祖父。说是有一次,祖父的一个篮子不知怎的落在了大伯的家里,先生就理直气壮地前去讨要,惹得大伯母一顿抢白,说,你爹我们那把祖父叫做爹爹难道不是小xx堂哥的小名儿的爹吗?先生自是不敢争辩,但心里却觉委屈得狠。想:是他们的爹爹,怎么只是会在我们家呢!是他们的爹爹,又为何只是这般疼我呢!现如今,祖父己经作古多年了,然每每老家办红白喜事和众多堂哥堂弟们聚在一起闲聊时,还会说起祖父对先生的偏袒宠爱,不过当然早已没了当年的愤愤然,而是多了几分调侃之意,让他清明祭扫时多烧些冥币孝敬祖父,也不枉祖父疼他一场。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先生如今也已是近知天命之年,大多数的事情早已淡忘,但却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念起祖父对他的好,点点滴滴,清晰如初,如数家珍。说祖父老早就希望他长大当个老师,故取大名“训”字;说第一天上学时,祖父怕他忘了,把名字写在纸上让带给老师;说过年的时候祖父给他的压岁钱最多,别人只有几分钱,他竟可以得到两角;说第一次在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叫饼干;说跟着祖父一起吃过的面疙瘩真香;说祖父的箱子真神奇,有取之不尽的好东西;说自己也算是没有辜负老人的一片期望,终究当了老师;说祖父要是活着该有百岁了吧!那该多好!那就能享到他最疼爱的孙儿的福了!说。。。就这样,在先生一遍又一遍的述说之中,我认识了祖父,那个疼爱先生的祖父。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何其重要。在如今物质富足的年代里,吃饱,吃好,都不算是什么大事或难事儿了。可奇怪的是,留在脑海深处的,却总是儿时关于吃的记忆,念念叨叨的,也总是关于吃的故事。

关于面疙瘩的故事,是先生念叨最多的,听多了,便想记述下来,以追忆先生那段清苦却也幸福的童年时光,以及他生命中那个曾经最疼爱他人…

晋城白癜风
朝阳好的白癜风医院
脚气引起了灰指甲
男人阳痿
男性阳痿
脑部缺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