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减持中国的银行和科技股因估值好生存
民生视野 2020-05-09 14:52 字号: 大 中 小
淡马锡:减持中国的银行和科技股因估值好
【财新】( 王力为)7月中旬,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公布的2017财年报告显示,其当年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3%,投资组合净值2750亿新元,创历史新高。
无论是对于希望中国国资改革参照“淡马锡模式”的人士,还是建言中国的外储管理学习淡马锡经验的人,这样的回报水平都让人艳羡。自1974年成立以来,淡马锡复合年化股东回报率达15%。
国资国企改革备受关注。据财新报道(《财新周刊》2017年第28期“国资委未来管什么?”),财政部方面希望参照“淡马锡模式”改革国有资本监管运营模式
,但国资委方面认为“淡马锡模式”不适于中国央企涵盖的庞大经济体量,而且考虑到国家要求“脱虚向实”,认为央企还是要以实业为主,金融、资本运作也要以产业为主体进行产融结合。
淡马锡唯一的股东是新加坡财政部,其被赋予的运作目标为寻求最高水平的长期回报,其治理结构也保证其可以完全商业化运作。
而在外储管理上,淡马锡强调其并非主权财富资金,而是国家投资公司。新加坡****投资公司(GIC)作为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要求比淡马锡高,会投债券,也会做二级市场的短期投资,“而我们只做长期投资。”淡马锡中国区联席总裁吴亦兵表示。
在年报发布后,吴亦兵和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一起接受了财新的采访,阐述淡马锡的做法、看法,以及这背后的中外大环境。
“沉得住气”的长期投资者
财新:淡马锡2016财年股东总回报率为-9.02%,但是2017财年回报率高达13%,原因何在?
吴亦兵:一方面是我们重点投资市场表现较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淡马锡作为长期投资者,在低点时能够沉得住气。
去年中国银行业非常低迷时,我们非常坚定地持有中国的银行股。今年可以看到资本市场中回报最好的板块就是银行业,包括全球银行业和中国银行业。
虽然做的只是投资和脱售的决策,但是我们能够做反周期的动作,在低点时增持、高点时减持。管理他人资金的基金公司,可能就没有这个奢侈。
吴海:我们在增持减持时,虽然对资本市场走势有一个总体判断,但是对每一个项目都是单独分开看的。我们内部对每个标的的内涵价值都有实时的更新和认定,如果股价接近或超过内涵价值,我们就要考虑卖,但是如果对标的长期看好,可能会卖一部分。不会因为股市大跌就全卖。
全球市场存在高估值风险
财新:这一财年是淡马锡九年来首次净脱售资产,总投资额为160亿新元,但总脱售额达到180亿新元。体现何种考量?
吴亦兵:对全球经济,我们比较关注两个风险,一是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成熟市场的估值普遍偏高。在估值偏高时,我们自然脱售,也是比较好的机会。当然,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从基础的经济数据来说还是比较健康的,尤其是发达市场,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不错,尽管资本市场随着倍数(multiple)的恢复估值偏高,但是收入盈利的增长还是提供基础支撑,所以并不是完全的泡沫。
另外,我们也关注政治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和各国国内政治的风险。
这两者加在一起,总体而言我们持更谨慎、更灵活的投资策略。投资更谨慎,脱售高估值标的,从而多存一些现金,一旦市场有调整,可以更好地做逆周期的操作、进行买入。
高点减持中国银行、科技股
财新:2017财年淡马锡脱售(减持)的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的部分股权。这反映了对中国银行股和阿里等科技股怎么的看法?
吴亦兵:对于中国的银行业和阿里巴巴等企业,我们都是长期持有。前两年资本市场不好、大家最不看好银行股的时候,我们对中国银行机构增持比较多,对于工行的增持都是前两年估值不好的时候进行的。对银行业前景的争论已经五年了,我们认为估值较低时增持,估值好的时候也会脱售。
阿里也是一样,去年我们增持了5亿美元,估值较高时会脱售一些。今年对阿里的减持规模约为几亿美元,属于正常的投资组合调整,更多是对于内涵价值的反应。阿里上市时,我们是唯一一家没有减持、反而增持的机构,反映了我们当时的看法。
对中国经济谨慎乐观
财新:中国占淡马锡投资组合的25%,仅次于新加坡。这么看好中国经济改革的前路?
吴亦兵:2017财年淡马锡在中国的绝对投资增加了60亿美元左右,投资组合规模接近500亿美元。从投资机会而言,我们继续认为中国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科技、非银行金融、生命科学、消费等领域。
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我们还是谨慎乐观的。从增长数字而言会进一步放缓,但是从政策来看,强调金融风险管控和去杠杆在我们看来是最重要的。同时,长远的再平衡则需要****能够更加及时地在“****”之后全面推进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
不过,在很多人没有注意,或者说西方媒体和金融机构注意比较少的地方,还是有一些长足进步的领域,比如医疗行业。
吴海:医疗和健康产业,过去国内一直在谈医药分家等改革,进展有限。但是过去18个月中出台的很多政策对市场活跃度和投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对创新药的支持以及加快审批速度,药监局的改革力度非常大。此外,新推出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对于创新型医药公司如何能把一个产品很快推向市场,是非常大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创新药研发及医药产业的发展呈现很积极的态势。
创新的“中间市场”正在出现
财新:近年国内对创新一直谈得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创新主要还是停留在市场应用方面,根本性、技术上的创新并不多。
吴海:“原创”大家都觉得特别好,但其实从投资和经济影响的角度来说,如何利用技术产生价值,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
要看现在的基因技术、专利是从哪个实验室出来的,可能还是欧美。如果要看把技术真正应用到商业和业务上,提高效率,同时给消费者带来很大好处,这方面中国是全球最活跃的国家。
吴亦兵:先出现广泛的由应用需求推动的创新,之后原创的力量也会跟上,这是一个过程。
硅谷成功有三个要素,一是人,二是钱,三是生态链,即能够有创新的中间市场。以前中国的创新型药企为什么做不好?因为都想从实验室做药开始,一直到自己去卖,这一做法的成功率可能只有10%。 美国有很多创新的中间市场,实验室能够把一个专利卖给生物技术公司,后者再将其专利卖给制药公司。
另外,在人才方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经有大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很多“连续创业者”,以前这类人只有硅谷才有。现在也有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投资者。随着这些环节的跟上,中国创新的整个生态链开始变得完整。
全身发热高烧怎么回事小孩积食吃什么药
丹东白癜风好的医院
-
-
巴神点拨老东家米兰该醒醒了最该买的人是他
巴神点拨老东家:米兰该醒醒了!最该买的人是他巴神:米兰...
2020-07-12 | 民生视野
-
-
贵州体育局开展2018至2019雪季冰雪
贵州体育局开展2018至2019雪季冰雪场所安全检查贵州省体育局...
2020-07-08 | 民生视野
-
-
包装变脸吓人一跳
包装“变脸” 吓人一跳 马硕 报道现在市面上的饮料是真不少...
2019-07-15 | 民生视野
-
-
钢城区大力宣传双拥政策
钢城区大力宣传双拥政策钢城区注重教育引导,努力做到“四...
2019-07-07 | 民生视野
-
-
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
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特派员动员暨培...
2019-07-07 | 民生视野
-
-
营养土不营养黄瓜苗难生长
营养土不营养 黄瓜苗难生长 记者 齐坤 报道 石家庄藁城...
2019-07-06 | 民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