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视野

行业实现风电供暖必须调整供暖结构

民生视野  2020-08-23 11:14 字号: 大 中 小

将与供暖捆绑来解决弃风难题,实践已证明此路不通。但若把着力点放在北方供暖用能结构调整上,解决弃风问题就会水到渠成。

国家能源局的风电供暖规划层层递进。近日,能源局在官公布《关于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要求北方七省区研究风电供暖,有条件的地区要编制年度风电供暖工作方案。

两年前,能源局要求地方积极申报风电供暖项目。再往前,2011年,风电供暖起步,能源局开始布点风电供暖示范项目。

风电供暖意在解决弃风问题。2010年出现弃风现象,从2011年起,每年弃风电量都在100亿千瓦时以上。2014年弃风162亿千瓦时。业内认为,如能用弃掉的风电制热供暖,既清洁环保,又能减少风电浪费,一举两得。

四年来,从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唐洮南风电供暖项目,到后来受政策鼓动嘉德与佳士得应对市场的需求都推出了新的品项。,目的各异的其他示范项目,都采用风电场捆绑热力站的模式,并且不触碰价格主管部门定的电价、热价。

对于这些项目,主管部门都在当地发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上给予特别照顾,用多发电来弥补后面电制热环节的高成本。区别在于,大唐洮南项目多发的电量,远超电制热环节的消耗电量,大唐之后的一些项目,两者电量相等。

但这种模式无法改变电制热环节的不经济。无论是大唐洮南补偿电量大于消耗电量,还是后来的两者电量相等,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在现实中已被证明行不通。

在弃风环境下,补偿电量大于消耗电量,则风电供暖项目挤占其他风电场的上电量,形成不公平。两者相等,风电场积极性则不足。

多名专家均认为,用风电场捆绑热力站,风电多发,补偿制热亏损的模式,小范围示范可以,大规模推广则不宜。

风电供暖发展模式的偏差背后则利润更高:优质龟苗仿野生成优质种龟后,是北方地区扭曲的用能结构。

北方供暖用能巨大,占全国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现状是大量采用燃煤锅炉。一般来说,北方供暖区省会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占比近50%,其余部分由散烧锅炉供暖。地级市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占比约20%,剩余为散烧锅炉,再往下,供暖基本都由散烧煤炭解决。这种用能方式能效低下、污染严重,是霾压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吊诡的是,北方供暖区电能充足,清洁能源丰富,是风电、光电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 十三五 风电、光电发展的重心。以风电为例,规划中的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6个位于这一地区。

但这片区域却因为就地消纳能力不足,外送又不畅,是弃风的重灾区。事实上,不仅弃风,这片区域还弃光、弃火,尤其在东三省,火电利用小时数一降再降。一边是燃煤污染环境,一边是清洁能源大量浪费,多位专家呼吁,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用电制热代替燃煤供暖的资源条件。

护肤
一岁半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先声药业上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