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教育

小岗村的故事政治标本的爱与悲力量

民生教育  2021-05-05 11:15 字号: 大 中 小

作者:丁晓禾

现在报告文学读来都像《联播》,不读也罢。失却报告的最重要特质,自觉充当二奶,沦为三流文字,与相声之类的境况差不多,广大人民不屑一顾,读者愈来愈少。最近有朋友送我一本陈桂棣、春桃的《小岗村的故事》,说这对夫妻作家写过《中国农民调查》。说我当过知青插过队,对农村情况很熟,不算农民问题专家,也是半个老农民了,老农民读一读小岗村,有忆苦思甜的功效——意外果然发生。每天读着读着,我居然有了一种重走长征路的感觉,好像又去农村吃了一回苦,受了二茬罪,一些农村的依稀往事忽然栩栩如生。

小岗村大名鼎鼎,作为中国农村的政治标本,已经 0年。该书的重点似乎不在小岗村以往的辉煌,作者没有炒冷饭,我感兴趣的当然也不是老掉牙的“大包干”故事。我觉得这本歌颂农民的书,写得有点残酷,那些貌似可爱的故事,大都非常可悲。

集城、泉、山、海、岛为一体 可悲一: 0年来,大包干的实际带头人、小岗村出名的第一功臣、为小岗村翻身解放呕心沥血苦苦奋斗的严宏昌,注定一路坎坷,被中国的农民政治、被农民式的阴谋,搞得灰头土脸。说起来一个农民英雄,其实永远是一个失败者。他永远当不上一个生产队长,甚至连党员都当不上,入党申请书从1985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2008年,2 年里整整写了60份,甚至在全书的结尾,还在死不瞑目地写。他的光辉业绩已经高悬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英雄事迹已载入历史教科书里,依然被拒绝在大门之外。不知道这是行政村以上、基层组织的悲哀,抑或压根儿就是严宏昌自己的悲哀。

可悲二:按理严宏昌已经算不上领导,一个普通的群众而已,一个最底层的农民而已,可就因为小岗村大包干的出名,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一个政治标本。大家都需要这个标本,大家都在利用这个标本。所以,从省里到地区、到县里、到区里、到镇里、到乡里,什么人都可以管他,什么人都可以教育他,什么人都可以批评他,什么人都可以向他发号施令,什么人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他好像是一个政治玩偶,需要时招之即来,不需要时挥之即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眼就是严宏昌。看起来一个无冕之王,实际上一个负罪魁首。这就是一个中国农民政治人物的悲哀,一个仅仅想吃饱饭的农民的悲哀。[NextPage]

可悲三:小岗村的大包干一战成名,之后居然每况愈下,从英雄变成狗熊了,全村甚至没有一个企业,大有高处不胜寒之势。问题当然数不胜数,关键在于中国典型的“窝里斗”,群众和群众斗,群众和干部斗,干部和干部斗,干部和群众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文革”之遗风,不是说走就走的,这个“中国改革第一村”,几乎自己斗垮了自己。书中最典型的就是严俊昌和严宏昌的斗争,前者是后者的堂兄,是小岗村名正言顺的领导人。书中对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争斗,写得十分暧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没文化的,打倒了一个有文化的。或者,打倒了有文化的,大家一起没文化。

可悲四:中国的现实就是,政治标本乃最美丽的名片。他是省委的大红人,他自费去全国各地取经。终于,一个一个项目,一笔一笔投资,眼看大功告成,鸭子即将煮熟,却挡不住一级一级政府的威严,不是被乡里扣押,就是被镇里拦截,最后一个大项目,那就该是县里的大肥肉。最后,他一咬牙,自己办起一个小作坊,到底还是被至今没有查出来的自家人,一包炸药送上西天。

小岗村政治标本的意义,终于充分体现出来了,小岗村老百姓成为政治标本的现实意义,也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我的这篇小文到此打住,接下来的可悲之六七八九,诸位如有兴趣,自己看了就知道。大凡天下东西,可爱一过头,就走向可悲了。

(:李明达)

石家庄白癜风专科
昆明有没有白癜风医院
贵阳治男科医院哪家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