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新闻

物联网成全球竞赛制高点传感器技术制约产业

民生新闻  2020-07-04 04:06 字号: 大 中 小

物联成全球竞赛制高点 传感器技术制约产业发展

物联是继计算机、互联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物联确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物联成全球竞赛制高点 传感器技术制约产业发展

10月30日,由工信部、科技部、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物联博览会将在无锡举行,这是物联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博览会。来自国内外的500家知名物联企业、约1000位业界精英将出席大会,预计参观人次达8万人。

在全球物联发展竞争中,中国见势早、布局快,跻身这场与世界同线起跑的较量。在这一轮历时近8年的物联竞合发展中,中国形成了哪些优势?仍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把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全球最大物联应用市场八年磨砺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TheInternetofthings》年度报告,正式将物联称为“theInternetofThings”,并预言:“无所不在的物联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已把物联视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发展动力的战略重点,分别启动了以物联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国务院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物联随后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全面布局启动,并在无锡设立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传感产业创新示范区,推动产业创新、集聚发展。

中科院物联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大鹏介绍,在全球物联发展格局中,我国见势早,布局快,政策扶持力度大,基本获得了与发达国家同线起跑的机会。

2015年,我国物联产业规模超过7500亿元,M2M(机器对机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连接数突破1亿,占世界总量31%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应用市场。物联盈利规模仅次于美国。

新华通讯社作为我国首批国家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连续6年研究、发布《中国物联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目前已成为观察我国物联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年报》分析认为,我国物联以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的积极进展。

国家战略清晰。物联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工作要点”等产业政策,与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推出,初步建立了“纵向一体”的物联政策体系。“应用示范激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渐成趋势。

123下一页>

肛肠外科
胸外科
心血管外科
推荐资讯